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世界的景观发展都因社会脉动和科技发展而产生剧变,使得人类社会审美观念逐渐变化为在全球化的脉络中建立文化主体性。以台北市为例,在九二一大地震对景观造成严重破坏后,许多设计师开始思考一种地标景观艺术形态新风格来营造独具台北地域文化的城市意象。不同于以往的一味遵循统一的审美时空观和国际大同的文化观念,台北文化地标景观设计体现了地域特点,肯定了民族文化差异性,承认了审美活动中的怀旧成分,对现代城市地标景观设计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针对台北文化地标景观审美的研究,对建立城市形象,诠释文化价值有积极作用。论文从台北文化地标景观风格的演变来展开。接着以空间之美、形态之美、文化内涵之美三个角度来进行审美分析,进而发掘国内外优秀地标景观设计都具有共同特征:既能满足地标景观的功能需求,又符合当代审美特征的共同特性。论文以台北中正纪念堂为主体案例进行地标景观的意向建构分析,研究运用审美要素来指导设计的方法,以促进城市意象的形成,推动城市形象建设的发展。最后以文化符号的创新运用来系统阐述历史主义创作形式,利用抽象简约、符号拼贴、移植与嫁接、多元重构的设计手法来赋予作品特色,从而以地标景观艺术形态新风格来指导台北文化地标景观设计,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本研究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大量文献等方式分析出文化符号对于台北文化地标景观艺术形态风格创新的重要性,以台北古建筑装饰为研究对象,结合台北地域文化设计风格,运用符合当代审美特征的文化符号进行设计形态风格演变。这些文化符号期望为当下多元探索过渡时期的台北文化地标景观设计带来一些启发,促进台北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增强台北地域标识。将一些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地域性的纹样从台北古建筑装饰中提取出来,然后将它们重塑为新的文化符号,再将这些文化符号运用到现代主义风格造型中去,最后创作出一种台北文化地标景观艺术形态新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