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和比较针刀两种不同松解深度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松解深度提供更多临床参考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经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伤二科诊疗的符合要求的颈型颈椎病患者共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28例。试验组采用针刀深刺松解,进针深度30~40mm,取点:双侧天柱穴、大椎穴、双侧颈百劳穴、双侧天髎穴、阿是穴。对照组采用针刀浅刺松解,进针深度约6~10mm,治疗点与试验组相同。两组均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3次。分别记录治疗前、第1次治疗后1周、第3次治疗结束后1周的VAS评分;治疗前、第3次治疗结束后1周的NDI指数;治疗前、第3次治疗结束后1周的颈后肌肉SR值和超声弹性影像。治疗前、第3次治疗结束后1周的总体疗效评价。应用SPSS26录入和统计学处理。结果:1.在VAS评分中,两组在治疗前、第1次治疗后1周、第3次治疗结束后1周VAS评分的组内比较,P值均<0.05,提示两组治疗方法均能缓解颈部疼痛症状。两组在第1次治疗后1周、第3次治疗结束后1周的VAS评分的组间比较,P值均<0.05,提示试验组治疗颈型颈椎病更能显著缓解颈部疼痛症状。2.在NDI指数中,两组在治疗前、第1次治疗后1周、第3次治疗结束后1周的NDI指数的组内比较,P值均<0.01,提示两组治疗方法均能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颈部功能。两组在第3次治疗结束后1周NDI指数比较,P值<0.05,提示试验组治疗颈型颈椎病更能显著改善颈部功能。3.在颈后肌肉SR值中,两组在治疗前、第3次治疗结束后1周的颈后肌肉SR值的组内比较,试验组颈后肌肉SR值比较,P均<0.01;对照组斜方肌、头夹肌SR值比较P均<0.01,头半棘肌、颈半棘肌、多裂肌SR值比较P>0.05,SR值呈下降趋势,提示试验组可显著改善颈后肌肉硬度,对照组可改善斜方肌、头夹肌硬度,头半棘肌、颈半棘肌、多裂肌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两组在第3次治疗结束后1周颈后肌群SR值比较,P<0.05,提示试验组在改善颈后肌群硬度方面优于对照组。4.在超声影像研判中,两组在治疗前、第3次治疗结束后1周颈后肌肉弹性图像比较,蓝色区域较前减少,红色、绿色区域较前增加,提示两组颈后肌肉硬度有所降低。5.在总体疗效评价中,试验组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显效率53.6%,总有效率89.3%,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显效率25.0%,总有效率82.1%,P<0.05,提示试验组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刀深刺松解较针刀浅刺松解能更显著地减轻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症状,改善颈椎功能,降低颈肌硬度,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