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术前MRI影像学特征与血清AFP值对MVI预测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fys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HCC病人术前的MRI图像及血清AFP水平联合预测对MVI发生风险进行预测。方法:收集并整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至2020年期间行肝部分切除术的196例HCC病人临床资料,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通过统计学分析判断术前MRI图像特征联合血清AFP水平对MVI预测的可行性。结果:HCC病人的术前血清AFP水平>200μg/L、影像学特征中的肿瘤大小、边缘是否光滑、动脉期瘤周强化以及包膜的完整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血清AFP水平>200μg/L、肿瘤边缘不光滑和肿瘤包膜不完整是MV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由此建立的预测模型中,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4,95%CI为0.764~0.88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模型拟合性良好。结论:术前MRI的图像特征联合血清AFP水平对预测MVI存在可行性。
其他文献
目的:HPV16 E6/E7蛋白是导致肺癌发生发展的主要致癌基因。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HPV16 E6和E7蛋白均能使肺癌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表达水平升高。然而,E6和E7蛋白能否调节GLUT1的葡萄糖摄取水平及其调控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N-myc下游调控基因2(NDRG2)在结肠癌中可以抑制糖酵解。但尚无研究报道HPV16与NDRG2之间是否存在调控作用。所以,本文研
目的:研究β-榄香烯对外阴鳞癌SW962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以外阴鳞癌SW962细胞作为体外实验的细胞模型。体外培养SW962细胞,将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β-榄香烯0μg/ml)和不同浓度β-榄香烯(20、30、40μg/ml)的实验组。将空白对照组及实验组的各浓度β-榄香烯分别作用于SW962细胞,培养24h、48h及72h后,噻唑蓝(MTT)法计算
目的:结直肠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本研究将探讨CEA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对结直肠癌(CRC)术后患者预后风险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外科接受腹腔镜手术及术后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共697例,采集CRC患者术前外周血液中CEA、NLR、PLR、病
目的:比较浅层前锯肌平面阻滞(superficial 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SSPB)与深层前锯肌平面阻滞(deep 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DSPB)用于治疗全麻下乳腺癌术后的镇痛治疗效果。研究方法:取择期行乳腺癌手术的患者一共75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三组:SSPB组(S组,25例)、DSPB组(D组,25例)和对照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预后数据库”(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End Results,SEER)中选取1975-2016年1492例恶性腹膜间皮瘤患者的数据,并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与中青年组(
目的:探讨如何利用CT表现对肾上腺隐匿型嗜铬细胞瘤和无症状肾上腺皮质腺瘤进行鉴别诊断,辅助肾上腺隐匿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治。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20年1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77例肾上腺偶发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隐匿型嗜铬细胞瘤组共56例,皮质醇腺瘤组32例,醛固酮腺瘤组44例,无功能腺瘤组45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术前诊断、术前准备情况及术中血压波动情况
实验目的:细胞周期阻滞即能防止机体的癌变同时也是机体老化的基础,苹果酸酶(ME)是调控细胞代谢及细胞周期的重要限速酶。HPV的持续感染、尤其是高危型HPV,是宫颈癌发生的驱动因素。无论是在宫颈癌前病变、亦或是宫颈癌组织中,HPV16都是最常见、最危险的类型。其中E6、E7是引起宿主细胞永生化转变的主要因素,尤其是E6在癌变的过程中危害更大。现有研究发现,HPV E6可对多种细胞因子产生影响,并通过
目的:肢端肥大症是一种长期激素分泌紊乱,以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过多为代表性的疾病,肢端肥大症通常是由垂体腺瘤引起,导致体型和内脏器官异常肥大,并伴有相应生理功能异常的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生长激素分泌型垂体腺瘤作为肢端肥大症的主要病因,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后往往需要长期的随访和生化监测来判断是否达到临床治愈,且GH腺瘤在切除之后也有着较高的复发概率。然而目前对GH腺瘤手术后的预后情况并没有一个公认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并随访到的256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我科目前前列腺癌的诊治情况作出阶段性总结,探讨前列腺癌不同去势治疗模式的疗效,同时对比不同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的药物疗效之间的差异,为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材料及方法:收集整理2013年1月~2018年12月之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进行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共256例,包括雄激素剥夺新辅助治疗后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