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庭美奈子的小说世界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adsorry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后的5、60年代,老作家回归文坛,与此同时新一代作家也加入到文坛当中。在这当中,女性作家的活跃尤其引人注目。她们的创作涉及范围更广,创作主题和手法更加多样化,形成了日本女性文学的第三次兴盛期。大庭美奈子便是这些女作家中的一位代表。她自幼向往文学,坚持阅读和创作。但直到1968年,当时已经38岁的大庭才凭借短篇小说《三只蟹》,获得59届芥川奖,一举成名,正式进入文坛。大庭幼时因家庭原因,辗转于各地,在婚后又立刻随丈夫赴美,在美国阿拉斯加旅居了 11年。长期的漂泊生活给了大庭自由而奔放的性格,尤其是在阿拉斯加的11年对大庭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她接受了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并将其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在阿拉斯加完成的成名作《三只蟹》描写了疲于应付家庭和周遭朋友的家庭主妇由梨的一天。由梨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逃离即将举办的家庭聚会,漫无目的地游荡在街头,与一个陌生男子相遇,两人在一家名叫“三只蟹”的小旅店发生一夜情。然而翌日清晨,男人消失无踪,由梨茫然之下无可奈何登上回家的汽车。这部作品在当时还相对较为封闭的日本引起极大轰动,仿佛预言了不久之后女性解放运动的轰轰烈烈的兴起。此后,大庭着眼于男女之间的两性问题,并试图在此基础上,把握女性的真实心理状态。同时由于中学时期亲身经历了广岛的核爆,大庭也一直探究着“生死”的问题。对女性、生死的思考最终交织在一起,融汇在大庭的作品之中。从大庭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大庭文学的演变脉络。大庭作为职业作家开始创作的时间虽然较晚,但自38岁至77岁的近四十年,大庭以极大的创作热情留下了许多作品。日本学者水田宗子将大庭的文学分成两个时期,即从1968年《三只蟹》的发表到1980年《雾之旅》连载结束,结集出版为前期;后期则以1980年《俄勒冈梦十夜》的发表为开端直到大庭去世。而本论文则选择聚焦在大庭的前期作品。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相较而言后期作品,大庭在这一时期的作品脉络清晰,各个作品间环环相扣,比较充分体现了大庭创作的演变过程。本论文分为绪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共有六章。第一章绪论主要对大庭的生平及文学创作做一介绍,并对国内外的大庭研究的成果按照时间顺序做一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论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法。本论文中笔者拟解决的问题有两个,首先是大庭前期作品中创作演变过程的梳理,其次是在大庭研究、尤其是在国内的研究中,对大庭文学似乎有一些误读,笔者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论述来做一个纠正。第二章“’浮萍’的异国’他者’体验”。在本章中,笔者运用“他者”理论,通过解读《三只蟹》和《青色落叶》三部曲的具体内容,剖析大庭最早的两部作品中对女性的关注点。这两部作品的女主人公设定极为相似,她们都是旅居于异国的女人,身处民族、国家、性别的三重压迫之下,居于主流社会的边缘。她们在这样孤立的处境中感受到了孤独和迷茫,难以摆脱自己的困境。她们试图通过以“性”与他人产生联系来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但最终遭遇了失败。女性要如何才能摆脱“他者”的附属地位?要如何消除内心的孤独和荒芜?这样的女性形象也折射出了大庭自己的迷茫,体现出大庭对女性存在问题的思考。可以清晰看出,正是这样的思考促使大庭在两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逐渐排除其他因素,尝试只从性别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第三章“生育性的意义”。在许多研究中,都以《三只蟹》当中的一句话作为依据,将大庭归类于“反母性”作家。但实际上这个认识略有偏差。在本章中,笔者选取了《食船虫》为主要对象,尝试探究大庭对“生育”的看法。小说的背景被设定于没有孩子降生的孤岛,在一个不受普通社会制度、道德法律约束的地点,“生育”这样一个区分男女的本质特征对于男女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意义?这正是大庭想要讨论的问题。与由梨、佐喜不同,小说中的“女主人”通过服用避孕药来主动选择是否生育。她希望以“无父”的孩子来证明自身的存在,并凭借这一点逐渐摆脱了从属性的“他者”地位。但另一方面,由于受到“花匠”共同抚养孩子的蛊惑,女主人接受了花匠并试图堕胎,最终死在了手术台上。大庭肯定了生育的积极一面,但同时也认识到无论是在传统社会中还是在女性解放运动中,“生育”都被赋予了过高的意义。自主掌握生育的权利固然可以说是女性解放的一大进步,却也无法解除男女之间缺乏交流、彼此隔离的状态。浮游于海中,终身不与他人碰面的“食船虫”正是他们的象征。第四章“苏醒在现代的妖怪”。经过各种尝试,大庭文学中的男女问题似乎还是处于无解的困境。由此,大庭在《山姥的微笑》中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她”有着山间妖怪的血脉,可以看透人心,并以此获得周围人的好感而度过一生。从表面上看,妻子处处处于下风,惟命是从,在家庭关系中处于明显的“他者”地位,依附于“丈夫”这一主体。但事实上“她”事事预料在先,将丈夫、孩子的喜怒哀乐操纵于手。大庭意识到在二者关系中“主体”“他者”的位置是可以互相转换的,把握住男人心理的女性完全可以摆脱“他者”的地位,掌控一切。大庭对自己重新塑造的这一形象似乎也颇为满意,在之后的作品中也频频令其登场。但这一模式仍有自己的缺陷,山姥对丈夫也好对孩子也好,他们之间的了解是单方面的,山姥始终不能被丈夫和子女理解。女性虽然摆脱了“他者”的地位,但女性与男性之间、乃至女性与女性之间的孤独隔离之感仍未解除。第五章“《浦岛草》物语”。在日本学界,将《浦岛草》看成是大庭文学前期的一次总结。大庭在这部作品中结合广岛的核爆背景,塑造了三个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如同山姥一般隐居于都市丛林的泠子很好地周旋于两个男人之间,但又被过去的战争阴影所束缚,无法面对受核爆影响而患上自闭症的儿子——黎;身为战争孤儿的夏生一方面由于自己混血的身份被社会排斥,另一方面又被强加了照顾黎的责任;而长期旅居美国的雪枝既无法充分地融入到美国社会,回到日本又被迫认识到即使是在故乡自己也没有可归之地。三个主人公各自负担着自己的迷茫,探寻自己的可归之处。与之前的作品相比,这部作品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各个人物都将自身的真实想法化成语言,告白于他人,并获取了听众和理解者。最终泠子选择走出了隐居之地,而雪枝和夏生也作为寄托了泠子对未来希望的下一代,将泠子对生的欲望传递下去。从《三只蟹》到《食船虫》再到《浦岛草》,大庭对女性问题的探究终于得到一个答案。第六章结论。在本章中将对前几章的内容做一个总结,并梳理大庭文学前期小说的演变过程。
其他文献
美银美林发布投资报告指出,明年投资前景基本上相对乐观,但因股市波动加剧,风险管理成为首要之务,建议投资人评估2012年的潜在风险,并预做准备。美林报告指出,全球经济虽走缓,但可避
英国浪漫派诗人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将对诗歌形式的反思从传统的文学艺术领域解放出来,在艺术创造与实践哲学所确立的张力中探讨诗歌
作为当代英国“国民作家”伊恩·麦克尤恩(1948-)作品中两个重要的意义符号,身体和空间在其三十多年的创作中呈现显著的变化。按照空间形态,麦克尤恩的小说大致可以划分为三
悲剧维度是托马斯·哈代小说最重要的维度之一。对于主人公悲剧根源的探索有助于研究哈代小说的思想内涵及其历史意义。哈代小说主人公的悲剧根源(即他们的灾难性结局的根源)
根据今年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氧化铁系分会理事会的决定并经行业年会的通过,分会按照今年氧化铁行业“环保年”活动的要求,定于2005年9月25-27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内由国家环保总局培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资源已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丰富和延伸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提升学生对古
本文以埃里希·凯斯特纳创作于魏玛时期的四部儿童小说——《埃米尔擒贼记》、《小不点和安东》、《5月35日》和《飞翔的教室》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分析心理学的情结和原型概念
汤姆·沃尔夫是美国新新闻运动的发起者,他倡导在新闻报道中加入小说创作的元素,开创了十分新颖的散文风格,极大地丰富了新闻媒体的表达范式,消解了无趣刻板的报道文风。之后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但与此同时,建筑耗能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也越来越明显。目前,全球所面临的能源危机日益加深,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耗能
作为18世纪后期朝鲜北学派的先驱,洪大容留在世上的遗作并不多。但由于其较为进步的思想意识、积极探索的科学实践精神,以及在从中世纪走向近代的过渡期提出的治理社会的崭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