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然而,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相比,如美国、英国、日本,中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很多方面都有问题,比如没有自己的品牌、质量不过硬等,而饱受世人诟病。中国制造业急需转型。《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而《读懂中国制造2025》一书收集了各个领域的专家的独特见解,是读懂《中国制造2025》首选。本次节选《读懂中国制造2025》的第四章《智造为锋,寻找中国制造之心》中的三篇文章,这些文章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的不足,如质量不高、缺乏自己的品牌、没有创新等,因而面临着“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从而提出了中国制造业在今后的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应该怎样走出困局的一些策略:发展中国的智能制造、提升产品的设计能力、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等。“中国制造”享誉全球,然而在外国人看来,中国产品虽便宜,但其技术含量低。笔者希望通过此书的翻译,能让外国读者了解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政策,改善“中国制造”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为中国在国际上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作出一定的贡献。笔者运用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为翻译理论进行指导。报告中从词和句中探讨了翻译方法。词语方面主要是对带“化”字的翻译方法探讨,如对于原创型的我们可以采取阐释法、比较级等来翻译;句子层面主要是对无主句的处理进行探讨,如可以用被动句,添加主语等方式来进行处理,使其符合英文行文习惯,减少目标读者的理解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