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小儿单纯室间隔缺损自然愈合的相关因素,为最佳手术或介入时机的选择提供资料。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心脏彩超室行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单纯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病例,按大小及部位分小型、中型、大型以及膜周部、干下型、肌部、多发性VSD。所有患儿均以首次检查时间为起点,每半年复查超声心动图1次,超声随访5年,并对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共收集心脏彩超病例报告1157份,有效随访92例,除外自然愈合及重复病例共有1052例纳入分析,其中男572例,女480例,有效随访92例。首次行超声年龄最小为出生0天,最大为17岁。膜周部缺损879例,肌部缺损40例,干下型119例,多发性14例。2.愈合18例(18/1052),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最小为9月,最大为9岁,平均年龄约5岁,小于3岁有12例。其中3例基本愈合仅有细丝样分流;15例自然愈合形成膜部瘤。3.小型VSD388例,其中3mm以内141例;中型VSD307例;大型VSD174例。4.对大小,部位,两室间压差、流速,肺动脉流速,假性室隔瘤形成以及出现并发症等相关因素与自然愈合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论:1.小型VSD,特别是3mm以内VSD,并发症发生率低,自然愈合倾向明显,可随访至学龄前甚至青春期。2.中型VSD,依据压差、流速及并发症出现情况仍可随访至学龄前,但需密切随访彩超及临床症状。3.大型VSD,愈合倾向小,可早期手术治疗。4.有肺动脉高压、瓣膜脱垂以及心脏扩大表现影响自然愈合。5.膜周流入道及膜周小梁部的单纯VSD自然愈合可能性大,依据缺损大小可随访至学龄前。6.干下型及累及膜周流出道的VSD,自然愈合可能性小,且易伴有主动脉瓣脱垂等并发症,可尽早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