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采用甩针挂钩疗法结合常规针刺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证明甩针挂钩疗法结合普通针刺是治疗面瘫的有效方法同时能较好的改善面瘫患者的口歪症状。研究方法:从辽宁中医康复中心脑病科患者中选取6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甩针挂钩疗法的基础上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不加甩针挂钩疗法。常规针刺治疗以手足阳明经和手足太阳经穴位为主,主穴取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合谷,四诊和参,随证加减。上述治疗1次/d,连续针5天,中间休息2天,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本试验采用House-Brackman(H-B)面神经功能分级系统进行总体疗效评价;面瘫症状评分(《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所载,详见附表2)中口歪评分作为口角恢复情况的评价标准,所有数据通过应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统计,比较两组间和自身前后的治疗效果及面部功能。研究结果: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前后H-B面神经功能评分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2.疗程结束后对照组前后H-B面神经功能评分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3.疗程结束后比较发现两组口歪症状评分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口角歪斜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4.两组治疗前H-B面神经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H-B面神经功能评分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有效率和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甩针挂钩疗法结合传统针刺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2.传统针刺方法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的方法。3.两种疗法在治疗周围性面瘫均有较好的疗效,但甩针挂钩疗法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常规针刺治疗。4.甩针挂钩疗法对周围性面瘫口歪症状的改善具有显著的治疗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