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任务对初中生写作能力的影响

来源 :广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fsfsfsdfsdfsdf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写作能力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国外语教育的重要工作和难点。研究表明,读写结合任务(reading-to-write tasks)能有效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并能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化。读后续写和概要写作是读写结合中两种典型的写作任务,已被学界证明能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但是,比较读后续写和概要写作对初中生写作能力的影响,探索二者对写作能力造成差异的原因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试图论证读后续写和概要写作对写作能力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不遗余力地比较二者对写作能力造成的差异,并以输入理论、输出理论和互动协同模式为理论依据,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为期12周的实验,力图回答两个研究问题:1)在语言流利性、准确性、语法复杂性上,不同的读写结合任务(即读后续写和概要写作)对初中生写作能力产生什么影响?2)在语言流利性、准确性、语法复杂性上,读后续写和概要写作对初中生写作能力产生的影响有何差异?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以河源市某中学2个平行班的76名初一学生为研究对象。两个班被随机分为两组:概要写作组(组1)和读后续写组(组2)。实验开始前,两组进行了作文前测写作,以确保两组在写作能力上没有显著差异。实验过程中,两组阅读相同的且没有故事结尾的记叙文。其中,续写组要求在阅读后续写故事结尾,概要组要求在阅读后对文章进行概要写作。实验后,两组进行作文后侧写作。写作结束后,分别从两个组中任意选取两名学生进行半结构性访谈,目的在于深入挖掘学生在不同写作任务中的处理方法以及思维过程。实验中收集的所有数据都通过SPSS 18.0,并从三个维度(即语言流利性、准确性和语法复杂性)进行分析的。本论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读后续写和概要写作作为两种典型的读写结合任务,能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特别是在语言流利性和准确性上,但对复杂性产生的影响不大。本研究认为,提高语法复杂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可知,在语言流利性上,读后续写的效果优于概要写作的效果。在语言准确性上,从表面看,两者的效果没有存在差异。但经过仔细分析学生的作文以及对四名学生进行访谈后可知,概要组的学生往往通过抄袭阅读材料去提高语言准确性。在语法复杂性上,两者也不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证实了读写结合任务(读后续写和概要写作)对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不同的读写结合任务(读后续写和概要写作)对流利性、准确性以及复杂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二语教师既要意识到读后续写和概要写作对写作能力的影响,又要正确看待它们对写作能力造成的差异。同时,根据学生当前能力,灵活采取不同的读写结合任务。
其他文献
<正>读过师范的人,一定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什么读过师范的人都知道这句话?那是因为鉴于师范培养的是未来的教师,而教师乃是从事人的灵魂的塑造的工作,也
在当前如火如荼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独特内涵与问题却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客观地说,当前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实施中还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铝合金铸件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人们对铝合金铸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铝合金熔炼的特殊性,生产现场炉前快速测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述了
<正> "八一"建军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的纪念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北伐部队2万余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
分别用敌杀死0.002mg/L、0.001mg/L、0.0005mg/L、0.00025mg/L和0.0001mg/L对克氏原螯虾进行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当敌杀死的浓度降至0.0001mg/L时,克氏原螯虾虽焦躁不安,但未
禽用抗病灵口服液是依据传统中药理论和组方原则,并结合长期的中兽医临床经验研制开发的兽用中药制剂。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该制剂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增强免疫功能等作
<正> “姜瘟病”是生姜腐烂病的俗称,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其病原菌为青枯假单孢杆菌。多发生于夏季高温多雨高温季节,发病田块轻则减产10%~15%,重则减产50%以上,严重时全田植株在2~3
<正> 1、草莓250克洗净捣烂,加冷开水调和,1日内服完,连续数日。可治咽喉疼痛、小便不利短赤涩痛等症。 2、草莓100克.洗净捣烂为泥,加水用火煎至浓稠,加入白糖250克搅
目的探讨全麻手术患者手术前预防性雾化吸入降低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的可行性.方法以队列研究的方法将本院350例腹部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两组,实验组175例除手术前常规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