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现有研究,对基础设施投资的范围进行了界定,按行业将基础设施资本划分为经济基础设施资本和社会基础设施资本两个部分。在改进永续盘存法的基础上,通过双曲递减形态下的役龄-效率函数,役龄-价格函数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测算了全国及省市层面1978年至2017年各年基础设施及非基础设施基本存量净额并进一步研究基础设施资本存量的经济效益,得到如下结论。首先,从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净额来看,在全国层面,本文发现2000年以前,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净额缓慢增加,2000年以后,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开始快速增长,增长率显著提高。省级层面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净额逐年增加,其中大部分省市的资本存量增幅比较稳定,浙江、广西的增幅最大,增幅最小的省市为上海和北京。其次,从资本投资效率来看,基础设施资本投资效益是逐年下降的。全国多数省份的基础设施资本产出比在逐渐提高,说明基础设施的产出效益在降低,即各省份的基础设施资本利用水平在降低。分区域观察发现,中、西部地区各省份的基础设施资本产出比总体上高于东部地区各省份,而西部各省份基础设施资本产出比又高于中部地区。这与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总的来说,西部对基础设施资本的利用水平最低,中部次之,东部地区最高。从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来看,基于全国,省市和东、中、西部区域三个角度发现历年的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水平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说明基础设施资本在国民经济增长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最后根据前文测算的基础设施和非基础设施资本存量,计算了省市层面各类资本的产出弹性。本文发现,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资本以及劳动投入等资本的产出弹性均为正,对经济增长起到正面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