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四年一届的欧洲杯足球赛事已超出欧洲的时空界限,成为引人注目的国际顶级足球赛事之一。我国男足在国际性大赛中的“临门一脚”技术欠佳,屡遭国人诟病,成为国足难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关键性技术短板。为了更好地提升我国足球的射门技战术水平,找出欧洲顶尖球队的射门技战术与我国男足射门技战术之间存在的差距,为我国足球运动员相关技术的提升与改进提供科学数据依据。本文以2016年欧洲杯前十六强决赛阶段的15场比赛与2016年中国男足15场国际比赛的射门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录像观察、对比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研究,结论如下:1.射门次数方面,欧洲球队的场均射门次数和场均有效射门次数多于中国队,有着显著性差异。与中国队相比,欧洲球队具有较强的进攻实力,在比赛过程中制造出更多的射门机会,从而增加了有效射门率。2.射门时间方面,欧洲球队在0-15分区段的射门次数明显多于中国队,75-90分区段是射门次数最多的时段,欧洲球队在这个时间段的射门有效率远高于中国队。比赛开始后0-15分区段,欧洲球队一直保持主动进攻的趋势,增加了很多射门机会,但中国队为了掌握控球权,仅在后场进行传控配合,主动进攻次数较少,很难在上半时取得领先优势;比赛的最后15分钟时间段,中国队由于体能的下降和迫切扳回比分的心态,导致射门的有效率没有随着射门次数的增加而提高。3.射门区域方面,欧洲球队与中国队在二区和三区射门次数最多,且射正率高,中国队在罚球区内射门次数少于欧洲球队。二区和三区是产生有效射门的关键区域,中国队进攻到对方罚球区内的总体次数少,在罚球区外围进行远距离射门较多,射门威胁性小。4.射门技术方面,欧洲球队利用脚背内侧和脚弓两个部位射门的总次数明显高于中国队,而上述两个部位的射门可操控性大,和其他部位比有效射门次数高。欧洲球队运用直接射门技术的次数远多于中国队,欧洲球队运用过人射门和停趟射门的有效射门次数多于中国队。欧洲球队把握射门机会和主动抢点的意识强,个人技术和控球能力好。处理地面球时,使用内脚背抽射的射门有效率更高;处理空中球时,头球完成的射门更有效。5.射门前进攻战术方面,欧洲球队运用个人进攻战术和组织配合战术的进攻次数与有效率均高于中国队;中国队在前场定位球战术的进攻次数多于欧洲球队,但有效率低。欧洲球队能够很好的利用足球场地的宽度和深度,具有很强的个人进攻能力以及成熟的战术策略,提高了进攻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