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提出,使国家治理现代化成为当前中国共产党人亟需解决的问题。国家治理现代化能否实现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家自主性理论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存在着内在契合。国家自主性理论对当下我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思路启示。文章首先对“国家治理”这一概念历史演进的过程进行梳理,指出国家治理是在国家统治和国家管理的基础上的升华与扬弃,同时强调中国国家治理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明显不同于西方普遍的现代化进程。通过评析学界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概念的界定,试图从本质属性、涉及领域和具体内容等方面重新阐释这一概念。其次,介绍国家自主性理论的学术流变史,梳理出国家自主性的基本内容。目前国家自主性理论尚未完善,普遍认为其源自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相对自主性”思想,中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出发,发展和完善了国家自主性理论。再次,运用国家自主性理论分析我国国家治理的现状,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存在的优势和问题。我国国家治理具有延续性,同时兼容并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相适应。优势明显,问题也不容小觑,如治理法治化程度低;治理的效能释放不充分;国家自主性权力的结构失衡;既得利益集团影响政府决策现象出现;国家治理制度体系不完善;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缺乏足够的互动导致治理程度低。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顺利推进,延缓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针对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国家自主性理论指导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提出以下措施以供参考:第一,抑制专断性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第二,增强基础性权力,充分释放管理国家的效能;第三,建设“中性国家”,超越集团利益,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第四,保持国家自主性的权威性、有效性,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第五,强化国家政权的合法性基础,加强执政党建设,科学执政;第六,培育现代公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