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策性金融,作为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与商业性金融对称、平行、并列存在,无论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还是韩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国家,都曾经发挥并仍然继续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我国从上个世纪末以来也加快了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并于1994年陆续投资兴建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标志着正式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我国开始运行,以及政策性金融体系的初步建立。这三家政策性银行为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政策性金融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显。2013年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已明确提出“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政策性金融发展迎来新的契机。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中国政策性金融的可持续发展”,重点研究“中国政策性银行风险管理”,其实质是从风险观的角度来研究政策性金融。本文选择从风险管控的角度来研究政策性金融,希望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政策性金融的实质,也能够更好地指导政策性金融的相关实践,实现中国政策性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经济学、管理学以及金融学、银行学的有关理论和分析方法为指导,以政策性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实践为基础,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比较与归纳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政策性银行风险管理问题展开分析与探讨。根据文章结构,本文的研究具体由三部分组成:在第1章绪论简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并在第2章对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政策性银行风险、以及风险管理的研究成果及文献进行了梳理。第一部分就是本文的第3章,通过对政策性金融基本含义和功能简要介绍,讨论政策性金融风险在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生成机理和表现形式,逐步列出政策性机构,即政策性银行风险的特殊性。第二部分是本文的第4、5、6章,借鉴国际商业性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和经验,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我国政策性银行风险进行实证分析:结合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外在风险特征,建立“多维度”风险管理模型评估;结合内在风险特征,利用“绩效”风险指标评估;结合特殊风险特征,建立风险预警模型进行评估,后得出结论。再次,通过介绍我国政策性金融风险管理的历史演进过程,引出我国政策性金融风险管理的现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剖析了原因和影响,为建立健全整体风险管理体系提供实证基础。第三部分是第7、8章,从一个问题的两个层面来展开,试图构建政策性银行整体风险管理体系。第7章,从风险的内生性角度出发,在微观管理层面,逐步建立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培育风险管理文化,以内控制度为保障、以风险流程为支撑、以提高风险管理技术为手段的政策性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体系,最终实现以点带面,以局部联动全局的可持续发展。第8章,从风险的外生性角度出发,在宏观管理层面,分析政策性银行外部风险监督的特殊性,并设计监督体系的框架,即建立以政府部门、银监会、银行业协会监管部门的监督指导、政策性金融机构内外协同,政策性金融扶持的企业相互监督的“四方协作”监督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