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足太阴脾系是六经之太阴的一部分,本论文经过收集关于描述脾系生理病理的历代文献和期刊,初步总结了脾系的生理特性和病理特点,也讨论了关于脾系在临床中有争议的相关问题,并将脾脏、脾经、及其苗窍、四肢、肌肉以及其经脉循行地带的体表组织器官、行于其经络内外的气血津液等生理物质统归于六经之太阴的系统中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补充和完善足太阴脾系的生理病理内容,初步构成足太阴脾系的生理病理框架,以便于指导临床实践,最终本文整理的主要内容如下:1.足太阴脾系的生理主要以脾脏的生理为核心,包括脾脏的解剖部位及形态;功能特性中有脾主运化、脾主升清、脾主生血统血三个功能;在与自然界的关系中主要强调的是脾对应的中央方位以及脾所对应的长夏季节;人体以五脏为中心,脾脏作为五脏之一,与其余四脏联系紧密;与六腑的关系中是共同完成运化转输水谷精微,排泄糟粕的生理功能,其中脾胃互为表里,有阴阳、气血、动静、运纳、刚柔、燥湿、升降以及互为体用等一系列的不同性能,联系更是密切;在经络关系中脾经是属于脾脏的经脉,更是脾系之表,脾主大腹、四肢主要与脾经的循行部位密切相关;在苗窍上脾开窍于口,其化在唇,但与舌、鼻、目、咽喉等苗窍都有密切的联系;生理物质作为人的生命活性物质,无论是先天之精,以及其他生理物质都需要后天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化生及充养,其中脾气、脾阳等生理物质对脾脏生理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大;以上共同构成了脾系的生理系统。2.脾系的病理依然是以脾脏的病理为核心,在病理特性上,六淫皆可侵犯脾系,但以湿邪为主,因为太阴之上,湿气主之,两者同气相求;七情因素中脾在志为思,故以思虑伤脾多见;其他因素中有伤食、痰饮、水湿、淤血、虫积等,因脾主运化水谷,故伤食最为常见;在与脾系相关的生理物质中以脾气、脾阳亏虚最为多见,脾的运化、升清、生血统血都离不开脾气的推动,而脾阳不足是脾气亏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一旦脾气、脾阳不足对脾的所有生理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脾系的常见病证举例主要分足太阴脾系表证、足太阴脾系里证、足太阴脾系表里相兼证三个部分,因此来例证前面的理论,其中里证15个、表证10个、表里相兼证4个;以及脾与胰的关系、湿热在脾与湿热在胃的鉴别、脾藏营的含义三个问题的讨论和三个病案分析。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历代文献中足太阴脾系的生理病理内容,将脾系之表与脾系之里的生理病理相互贯通,系统的梳理了脾系的生理病理,初步建立了脾系的生理病理框架,为今后在临床中脾系的系统治疗提供了依据,贯穿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