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饮酒引起的Tau蛋白磷酸化和认知功能障碍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很多证据表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在病情发展过程中暴露于氧化应激之中,且酒精参与肝脏的氧化应激过程,同时饮酒也是AD的风险因子。然而,酒精是否参与脑组织氧化应激过程以及AD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晰。在本研究中,Morris水迷宫行为测试显示:长期饮用高浓度酒精诱发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同时,我们发现:长期饮酒引起大鼠的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PP2A活性降低,GSK-3β的活性升高以及Tau蛋白Ser199、Ser396和Thr404位点的异常过度磷酸化。应用具有抗氧化损伤作用的化合物褪黑素同时处理饮酒大鼠,可逆转长期饮酒所致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恢复PP2A与GSK-3β活性、以及Tau蛋白磷酸化水平。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长期饮酒通过诱导氧化应激,导致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和认知功能的障碍。  目的:探讨长期饮酒对大鼠Tau蛋白磷酸化修饰以及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清洁级,体重220±20g,四月龄,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8只(给予生理盐水,连续五周);模型组8只(灌胃给予粮食酒(衡水老白干52°)4ml/kg/day,连续五周);治疗组8只(灌胃给予粮食酒4ml/kg/day+ Melatonin40μg/day,连续五周),20-25℃饲养,所有动物均自由饮水和摄食,五周后通过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处理动物。  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长期饮酒大鼠无论在海马还是皮质,SOD水平显著性(p<0.05)降低,MDA水平显著性(p<0.05)升高,褪黑素治疗组没有显著性改变,提示长期饮酒导致大鼠大脑氧化应激,而褪黑素具有明显的对抗饮酒所致的氧化应激。  (2)酶活性检测:与对照组相比,长期饮酒大鼠无论在海马还是皮质,PP2A的活性显著性(p<0.05)降低,GSK-3β活性显著性(p<0.05)升高。用褪黑素处理之后,相对于长期饮酒大鼠,PP2A的活性有升高的趋势,GSK-3β活性有降低的趋势。  (3)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长期饮酒大鼠Tau蛋白的Ser199,Ser396,Ser404位点磷酸化水平显著性(p<0.05)升高,PP2Ac Y307位点磷酸化水平显著性(p<0.05)升高,PP2Ac309位点甲基化水平没有显著性改变。褪黑素处理可逆转长期饮酒大鼠所致的皮质区域PP2Ac Y307位点磷酸化水平的升高。  (4)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在六天的训练后,与对照组相比,长期饮酒大鼠六天学习过程中寻找平台的时间比对照组时间延长,第七天空间搜索实验(spatial probe test)的结果显示:各组游泳速度没有明显差,但长期饮酒大鼠穿越平台的次数明显减少,找到平台的时间明显比延长。用褪黑素治疗之后,可以恢复上述指标。提示长期饮酒导致大鼠学习记忆发生障碍,用褪黑素治疗长期饮酒大鼠之后,可逆转长期饮酒所致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  结论:长期饮酒诱导大鼠大脑产生氧化应激、PP2A活性降低、GSK-3β活性升高,进而导致大鼠Tau过度异常磷酸化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而抗氧化物褪黑素则可逆转长期饮酒导致的大鼠Tau过度异常磷酸化以及认知功能障碍。
其他文献
1  刘海强是我们班痞子类的男生,个不高,却一直坐在最后一排,各科老师基本上是放弃他了。以前也会找他训话、开导他,但他能言善辩,反而把规劝他的老师堵得哑口无言。久而久之。再也没有老师愿意搭理他,只要他上课不影响别人,任由他睡觉、看课外书。  刘海强性格暴躁、打架凶狠,而且认识很多社会上的小混混,在学校里张扬跋扈,所以大家都退避三舍,但表面上还是尊称他为“强哥”。我最讨厌的就是他一副“老大”的拽样,
期刊
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是一种具有显著种族和地域分布特点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好发于我国南方各省及东南亚地区,而在我国北方和欧美人中少见。其发病率在我国的南方
目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是由慢性高原低氧引起的红细胞继发性过度增多。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病人转移到平原及低海拔地区后红细胞可以恢复到正常,次说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病人的
NGX6基因是该室阳剑波博士在杂合性缺失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定位候选结合表型分析技术克隆的一个新基因.包括我们实验室在内的多个研究组对鼻咽癌进行了全基因组扫描和比较基因
目的:  1.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组基本启动子(Basic Core Promoter,BCP)内的基因片段替换土拨鼠肝炎病毒(Woodchuck Hepatitis virus,WHV)基因组的同源序列,改
数字技术是美妙的工具,也是电子可卡因。所以,关闭电脑并在现实世界中做事非常重要。  过去5年中,许多研究显示,上网越多感觉越糟糕。上网往往会取代睡眠、运动和当面交流,所有这一切都可以改变原本个性活泼的人。最近,学者们开始暗示,虚拟世界可能诱发精神疾病。  有害影响由来已久  互联网的无孔不入,在某种意义上或许让人变得更寂寞、更抑郁和焦虑,容易出现强迫症和注意力缺陷障碍,甚至引发精神病。  199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