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浅低温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在心血管外科术后严重心衰的应用评估目的:探讨浅低温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 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对心血管外科术后严重心衰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评估。方法:2007-2010年期间,心血管外科术后严重心衰患者8例;应用CRRT减低心脏负荷,控制中心血温34℃;至肺动脉楔压12mmHg,平均动脉压>70mmHg、心排血量>4.0L.min-1后恢复中心血温36.5℃,撤除CRRT.对比血滤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评估各脏器功能。结果:治疗前后对比,中心静脉压下降(16.2mmHg±4.5mmHg vs8.7mmHg±1.7mmHg,P<0.05);心输出量有上升趋势(3.9L~min-1±0.7L`min-1vs4.5L·min-1±1.1L·min-1,P>0.05);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下降;肺动脉楔压有下降趋势(15.5mmHg±4.1mmHg vs12.1mmHg±0.6mmHg,P>0.05);1例死亡,7例出院。结论:浅低温联合CRRT治疗心血管外科术后严重心衰,可减轻心脏前负荷,减少心脏做功,降低机体代谢率,使心功能改善。第二部分诱导浅低温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离体心肌的保护作用目的:观察浅低温对缺血再灌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对心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清洁级成年豚鼠,分为常温组及低温组,离体心脏挂于Langendorff装置,根据复灌时是否进行低温处理分为常温组和低温组,两组均平衡灌注20min,停灌30min后进行复灌20min。之后,常温组维持37℃至复灌90min;低温组降温至32-34℃,复灌60min后开始复温至37℃,维持37℃至复灌90min。实时观测并分析左心室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左心室形成压(LVD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量筒接冠脉流量。所有资料运用统计学分析进行组间比较,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平衡及复灌过程中两组心率在平衡时期没有统计学差异,低温处理期TH组低于NT组,且有统计学差异,持续至复温;复温后两组心率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组LVDP, LVEDP各时点没有统计学差异。HT组在低温处理时,LVSP明显下降,在复温后上升,且高于NT组。+dp/dtmax HT组在平衡及复灌时期均低于NT组,在复灌20min至80min,两组有统计学差异;在平衡时及复灌90min时无统计学差异。HT组-dp/dtmax在平衡及复灌时期均高于NT组,在复灌20min至60min,两组有统计学差异;在平衡时及复灌90min时无统计学差异。冠脉流量两组平衡及复灌后各时间点的冠脉流量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低温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同时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