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闭塞性脑血管病。占全部脑血管病的60%,其致死率和致残率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补阳还五汤(简称BHD)是目前治疗脑缺血病应用最多的方剂。黄芪在方中的配伍剂量是本方疗效发挥的关键问题,因此找出特定药效条件下的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的最佳用量,并对其治疗实验性脑梗死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为临床上该方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提供药理学依据。材料与方法:第一部分:不同黄芪剂量的BHD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防治作用的药效学实验1.动物及分组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9组。2.给药方法补阳还五汤采用灌胃法,连续给药7d,最后1次给药30min后,实施脑缺血手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分别灌以等量的生理盐水;尼莫地平(1mg·kg-1)术前30min皮下注射。3.动物模型制备采用改良Longa法制作MCAO模型。4.指标测定4.1神经功能指标的测定:由三位不了解分组情况的观察者评估并记录神经行为学评分。参照文献作适当改动,将大鼠行为分为6个等级评分。4.2脑梗死灶测量:各组大鼠每组取5只大脑,剥离脑膜,脑块冰冻数分钟后,自距额极2mm开始,以视交叉水平为中心,间隔2mm做连续冠状切片(片厚约2mm),每个脑块切5—6片,置于1%TTC溶液中,37℃避光孵育15min。数码相机(Canon DigitalIXUS 430)在相等焦距下(镜头距组织块的距离相等)拍照。取TTC染色后摄像所得之图像,应用imageJ图像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作图像分析。4.3普通光镜(HE)组织样品制作:将放入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的大鼠大脑分组别从固定液中取出,切取病变组织。右侧大脑自额极至枕叶分为A、B、C、D、E共5等分,取B脑片放入组织篚。再放入盛满蒸馏水的玻璃杯中冲洗完毕后进行H-E染色,后用奥林巴斯BS-51显微镜观察。第二部分:不同黄芪剂量的BHD对脑缺血大鼠血清IL-1、IL-6、IL-10的影响测定IL-1、IL-6、IL-10 OD值:ELISA法检测。将每组大鼠腹主动脉取血静置后用C412型常温高速离心机(法国捷安)低速离心,提取血清。放入圆锥形塑料管中,盖好上盖密封,-20℃冷冻保存。测定时把冷冻血清取出,按试剂盒说明书测定IL-1、IL-6、IL-10的OD值。通过公式将IL-1、IL-6、IL-10的OD值转换成浓度值。结果:第一部分1.在神经行为学评分中:正常组与假手术组无区别(P>0.05),低于其余七组(P<0.01),尼莫地平组与黄芪用量180g组、黄芪用量240g组三组间无区别(P>0.05),低于其余六组(P<0.01),黄芪用量120g组、黄芪用量60g组、黄芪用量30g组、模型组四组间有区别(P<0.01)且评分越来越高。2.在脑梗死体积占全脑体积百分比中:正常组与假手术组无区别(P>0.05),低于其余七组(P<0.01),尼莫地平组与黄芪用量180g组、黄芪用量240g组三组间无区别(P>0.05),低于其余六组(P<0.01),黄芪用量120g组、黄芪用量60g组、黄芪用量30g组、模型组四组间有区别(P<0.01)且百分比越来越高。第二部分1.BHD组的IL-1浓度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且随着BHD中黄芪用量的增高浓度值呈下降趋势,模型组、黄芪用量30g组、黄芪用量60g组、黄芪用量120g组、黄芪用量180g组五组间有区别(P<0.01);黄芪用量180g组、黄芪用量240g组、尼莫地平组三组间无区别(P>0.05),但仍高于正常组与假手术组(P<0.01)。2.BHD组的IL-6浓度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且随着BHD中黄芪用量的增高浓度值呈下降趋势,模型组、黄芪用量30g组、黄芪用量60g组、黄芪用量120g组、黄芪用量180g组五组间有区别(P<0.01);黄芪用量180g组、黄芪用量240g组、尼莫地平组三组间无区别(P>0.05),但仍高于正常组与假手术组(P<0.01)。3.BHD组的IL-10浓度值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且随着BHD中黄芪用量的增高浓度值呈增加趋势,模型组、黄芪用量30g组、黄芪用量60g组、黄芪用量120g组、黄芪用量180g组五组间有区别(P<0.01);黄芪用量180g组、黄芪用量240g组、尼莫地平组三组间无区别(P>0.05)。结论:1.补阳还五汤黄芪用量180g为最佳配伍剂量。2.补阳还五汤可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清促炎症细胞因子IL-1和IL-6的含量,从而减轻缺血后的炎症反应,通过升高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清IL-10含量,而减缓其介导炎症反应进程,减轻由炎症反应造成的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