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谣谚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和重要的舆论形态,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包括谣谚、谶谣、童谣、歌谣等形式。谣谚以民间舆论的姿态,并不仅扮演着官方舆论补充者的态度,其更显著的角色当是官方舆论的制衡力量,民众通过谣谚向决策者表达对时政的看法,以及自己的政治、经济需求,成为统治者体察民意、了解舆情的一项重要信息渠道。宋代因其独特的社会时代背景,使得产生于宋代的谣谚呈现出了诸多不同于它朝的时代特色。首先,对宋代谣谚的发展概况进行梳理,论述其发展的时代背景及其时代特征。其次,以宋代谚谣所反映的政治话题、时政特色为切入视角,探讨宋代社会上流传的谣谚中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政治论争、人物评价、阶级矛盾等方面的内容,以谣谚传播过程中所蕴含的时政信息,换一个角度来解读宋代王朝更替、文武之争、党伐之争等政治现象的演变过程。再次,宋代的朝政谣谚,以宋代朝政谣谚的产生与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为主,探讨宋代政府对时政谣谚的应对策略,以及所采取的措施与应对民间谣谚传播之间的区别。通过宋代政府应对谣谚、谶的传播策略,以及宋代政府应对谣谚传播之时所制定与执行的引导机制与防控机制。最后,宋代政府施政与谣谚传播之间的互动,谣谚通过广泛的横向传播,进而引起统治者的关注,对朝廷政令与政府施政产生一定的影响。以宋代政府对谣谚传播的引导与防控,宋代政治氛围相对宽松,社会自由度较大,民众可以较为自由地议论朝政、批评官员。民众常以民谣作为载体向统治阶级表达看法与观点,抒发内心感受,其中既有赞美亦有批判。朝廷通过民谣来体察施政行为是否合乎民意,以期在决策中形成与民间舆论的一种良性互动,以此来安抚民众,巩固基层统治。以宋代社会上流传的以及为一些朝廷官僚所利用以打击政敌的谣谚为载体,深入探讨谣谚在宋代政治中所起的作用。宋代政府应对谣谚传播的政令调整与风险规避,在政令施行的过程中出现纰漏或者其他紧急状况,及时对相应政令作出调整作为回应,在政府决策与民间舆情中形成一种良性互动,从而维护其自身统治。谣谚源于社会,产生于市井坊间,普通民众之口,同时又作用于社会,通过横向传播向政府表达其对朝政时局的看法与态度,施政者也通过谣谚来观察政策方针施行的状况,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通过对宋代社会上传播的政治谣谚,以民众视野来审视宋廷施政方针是否能够取得其所预期的成效,补充在正史资料研究中可能出现的结论不足或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