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心灵哲学与精神文明建设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a285074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灵哲学的元问题是:什么是心灵哲学?心灵哲学独有的问题域是什么?心灵哲学与其他学科如心理学、认知科学、脑科学、人工智能等是什么关系?在回答这些问题时,不应以某个人(即使是权威)的看法为根据,而应努力通过考察大多数心灵哲学家的实际操作、辅之以大多数人的看法来抽引出答案。心灵哲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征是,不在于从哲学上对心作了论述,而在于对常识心理学作出了反思和超越。综合东西方心灵哲学来看,心灵哲学的问题域主要有两大块:一是对心之体的探究。它是以心灵的范围、构成、结构、本质等为研究对象的求真性心灵哲学,主要从事实上弄清楚心理现象的范围、表现形式、本质,心理现象不同于物理现象的独特特征,心身关系等;二是对心之用的挖掘。它是以心灵的潜在禀性、资源为研究对象的价值性心灵哲学,主要从幸福观、苦乐观、解脱论等角度研究人的心态与人的生存状态的关系,心理结构、感受结构对生活质量高低、幸福与否、情感体验、解脱与自由的程度的作用等。佛教心灵哲学对标准心灵哲学的总问题和子问题都作出了自己的回答。它考察了所有的心理现象,这些心理现象不仅有与世俗心灵哲学共同承认的,而且发现了世俗心灵哲学所不承认的心理现象,并作出了自己独特的分类。在此基础上,佛教心灵哲学对心身、生死、人格同一性、心的因果性等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佛教心灵哲学中有对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用的资源,例如,禅定能优化个人心理,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增进人的积极心理和健康心理。它的很多净化心灵的操作方法能优化社会知觉、社会态度、社会动机等社会心理;最后,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佛教心灵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可以进行对话与交流,其中也有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论与人类解放理论的有用资源,例如,它对潜意识的挖掘值得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论借鉴,它的心理解放的合理内容为人类解放理论增添了新的维度。围绕佛教心灵哲学的总问题和子问题,本文论证过程如下:第一章主要阐述佛教心灵哲学的特殊动机、维度与实质。佛教心理哲学既有科学动机,也有解脱的动机,让众生离苦得乐、去凡成圣、彻底解脱。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破除我执和法执,之所以如此执着,又是因为没看清楚心的本质,佛教心灵哲学的理路是发挥心的价值性作用,以实现对心的求真性探究。佛教心灵哲学的实质是圣学,十法界就是按心理人格来分位的,成佛是人生的最佳境界。第二章是弄清楚佛教的本体论,这也是接近佛教心灵哲学的一个前提。在世俗谛意义上,佛教里有唯物和唯心的视角,究竟理地上佛教本体论是一种特殊的非存在论,超越了唯物和唯心。第三章是描述心理范围三大发现。西方人在17世纪提到人能感知的表层意识之下潜伏着深层的心灵潜意识,早在2500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就已经研究了人类的深层心识,详细描述了表层意识之下的心理现象,看到了世间哲学没有看到的广大心理现象,如第七识、第八识、第九识、第十识、自在真心、现象学性质的真心等等。第四章是关于真心、妄心、识精的描述,这是佛教心灵哲学的独有课题,是众生解脱、幸福、离苦得乐的心理基础。第五章是关于禅定中出现的心理现象的描述和分析。在禅定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新的心理现象,宗教学对这些心理现象做了很多研究,佛教心灵哲学围绕心理现象的种类、产生的原因、本质、伏断这几个问题深入描述和分析了各种禅定中出现的心理现象。第六章是关于佛教的心、身结构图景。心身二分、心身不二都是知见,真如实相没有心身,一切平等不二,不可言说,不可思议。究竟理体上没有心身概念。但在世俗谛意义上,释迦牟尼佛论及了心身问题,但是佛教的心身学说不是二分的,是多元的。显教的心身学说不是简单的心身二元格局,人是由多元的五位百法和合而成。藏传佛教的身体观不仅回答了身体观的基本问题,而且围绕身体的起源、身体的种类、身体与解脱的关系、身体的染净问题这几个独特方面对人体的奥秘作出了详尽的回答。第七章是从心灵哲学的角度来阐述佛教的生死学说。在世俗谛上,人有生有死,在胜义谛上,人无生无死。佛教透过虚幻人生揭示了生死的本质与根源,阐明了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指明了生死的过程、形态、本质,回答了在生死流转中实现解脱的可能性与途径,消除了众生对死亡的恐惧,警醒了众生在生死流转中的责任心。第八章是佛教心灵哲学对其他的心灵哲学问题的回答。除了心理范围、心身学说、生死学说之外,佛教心灵哲学还对自我与人格同一性问题、心的因果性问题做出了自己独到的回答。第九章是关于佛教心灵哲学对个体精神文明建设的启发、借鉴作用。当前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物质生活丰富了,但人的积极情绪、幸福感没有提高。佛教的禅定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能增进人的幸福感,消除抑郁、强迫、焦虑等负面情绪。禅定有优化个人心理值得借鉴的内容,这已经引起了西方心灵哲学家的关注,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将是推动优化个人心理、提升个体精神文明的一种力量。第十章是关于佛教心灵哲学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启发、借鉴作用。社会心理是建设社会精神文明的基础,我们今天可以挖掘佛教心灵哲学中的合理内容来优化社会觉知、社会态度、社会动机等社会心理。第十一章是关于佛教心灵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比较研究。就心灵这一论域而言,佛教心灵哲学可以与马克思主义意识论、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进行对话和交流,其中的独特智慧也可以用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论和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
其他文献
供给侧改革信号释放以来,面对土地供给矛盾更加复杂的形势,执法监察工作愈发严峻。文章首先指出土地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面临的五大困境,其次
[目的]总结艾滋病病人应用静脉留置针配合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的护理。[方法]对20例艾滋病病人在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同时配合使用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并加强护理及预防并发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成立50年来,德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齐跨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跨世纪的飞跃;昔日被压迫、被奴
机器人抓具是白车身焊装线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的机器人工具,运用机器人抓具进行抓取和输送作业,能够保证整线节拍,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介绍了模块化抓具意义,设
介绍了环境友好润滑油的种类、性能、研究、应用和发展情况,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环境友好润滑油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城市园林景观作为公共的空间场所应该成为人的精神港湾,在景观设计时要充分体现设计的人性化,满足人们对自然景色的向往、休憩娱乐空间场地的需求,并在人们的心中建立起场所
近年来,提高工程结构抗力性能和耐久性能己成为推动防护工程建设发展的紧迫任务。玄武岩纤维增强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Basalt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目的总结65例介入方法治疗主动脉夹层的围手术期观察和处理方法。方法加强围手术期各阶段的处理措施、重视预防潜在危险因素发生、密切配合手术操作和各种治疗。结果 65例主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建立在公诉机关指控被追诉人有罪的基础之上,对认罪认罚的被追诉人施以从宽从轻的处罚,但由于该制度牺牲了被追诉人部分诉讼基本权益,因而须以保障其自愿性
构建胜任力模型,是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逻辑起点。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设计了新型镇领导胜任力模型,基本框架由管理能力、业务素质、知识水平、品质心理四个维度及16个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