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记录听觉诱发形式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P50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特殊变异表现,明确各成分指标的属性问题,为临床辅助诊断、指导治疗等方面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使用日本NihonKohden脑诱发电位仪,记录36例首发患者(从未使用任何抗精神病药物),33例慢性患病用药组(均为持续使用非典型类抗精神病药物),14例慢性患病未用药组(从未使用过任何抗精神病药物/停药半年以上),42例正常对照组Cz导联的事件相关电位听觉诱发P300各成分和P50波幅比率(S2/S1)%。结果:1.患病各组N1、P3b波幅均较正常组减少,差异显著(P<0.05)。N2、P3a、P3b潜伏期均较正常组明显延迟,差异显著(P<0.05)。2.只有首发组N2波幅较正常组减少,差异显著(p<0.05)。3.首发组、慢性用药组均较正常组P50波幅比率高,差异显著(p<0.05)。而慢性无药组P50较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4.各患病组间事件相关电位P300各成分及P50波幅比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精神分裂症患者整个认知过程存在缺陷。2.N1、P3b波幅,N2、P3a、P3b潜伏期的变异不受药物和病程影响,可能为精神分裂症的属性标记。3.N1N2、P3b波幅的降低,N2、P3a、P3b潜伏期的延迟及感觉门控p50波幅比率的缺陷的表现在患病早期就出现,可用于精神分裂症早期的诊断和筛查。4.N2波幅的降低只存在于精神分裂症患病初期,该指标是否较其它早期出现变异的指标更敏感还需进一步研究。5.为明确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p50的属性问题仍需要纵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