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近代建筑制度视角的中国室内设计转型研究(1845-1953)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wyxx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作为一个研究领域,“中国近代室内设计史”的独立性逐渐受到学界的质疑。一方面,这是因为传统艺术与设计史观不能清晰地解释室内设计史研究中“近代”与“古代”、“当代”的区别。另一方面,由于过度依赖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成果,导致当前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十分缓慢。在这种学术背景下,从新的视角开展中国近代室内设计史领域的深化研究已迫在眉睫。因此,论文以近代建筑制度为特定视角,选取1845-1953年的中国室内设计作为研究对象,来进行中国近代室内设计史的深入研究。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室内设计”不仅是通常所指的物质化的室内设计形态,也是室内设计行业与室内设计活动。具体而言,论文将转型中的中国室内设计置于宏观社会文化背景中,基于大量当时的文献,注重外来影响与本土室内设计自身转型的结合,以近代建筑制度作用于室内设计的主要表现为依据进行研究。根据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域或权力体系的中国室内设计的发展特点,论文试图证明,中国室内设计的现代化转型与近代建筑制度的关系十分密切。其中,近代建筑管理机制主导了室内设计与国家(或官方)权力之间的关系的转型;近代意义的建筑法规在对建筑活动进行管理的同时,也间接对室内设计活动、形制、技术进行了法制化管理;近代营造业群体与现代建筑师群体的出现,推动了室内设计行业社会分工的细化与职业化,尤其是1930年代大批相关行业纷纷涉足室内设计业务,并出现了早期专营室内设计业务的公司,反映了当时中国室内设计行业已经初步呈现从建筑行业中分离的趋势。新中国成立后,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建筑制度于1950年代初彻底终结,中国室内设计遂在新的建筑制度下继续转型。透过近代建筑制度的视角,中国室内设计在许多方面均进行了现代化转型,例如设计实践、理论研究、社会分工、材料与技术、法制规范、设计图纸、专业术语以及整个行业的运营模式等。由此,论文充分证明了近代时期中国室内设计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特点,并构建一个不同于以往视角的的中国近代室内设计史的研究框架。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分析中耳乳突根治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0~2012年我院共接收了180例慢性中耳炎患者,根据这些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来进行疗效探讨分析。结果临床中完璧式乳突根治
作为矿井掘进施工中最重要的设备,掘进机已成为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各工序顺利、稳定进行的重要设备基础。然而,实践中由于液压系统的故障频繁发生,使掘进机无法在生产中发挥出应有
妨害公务,指的是以暴力、威胁的方法,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其中以暴力阻碍的行为一般称作“暴力抗法”。暴力抗法是对国家法律的公然蔑视和挑衅,具有较大的
执行功能是大脑的高级认知功能之一,脑卒中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执行功能障碍是影响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能涉及运动学习、姿势控制等。执行功能
信息化的广泛运用已经对执行模式和执行工作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执行办案已基本实现了从依靠人力外出跑腿执行为主向依靠信息化手段网上执行为主的转变。但执行信息化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