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家为水环境的治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为了项目更好地落实,国家审计署开展了一系列的审计工作,但效果却不显著,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将绩效审计的理念贯穿全过程。要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大动作”——发展水环境绩效审计。要想实现水环境绩效审计又快又好地发展,科学、合理的水环境绩效审计评价工作必不可少。目前,我国水环境绩效审计已有了一些实践,但从审计报告的披露来看,对于项目的描述偏向于定性分析,缺乏定量分析,评价理论方面也还有待加强。本文以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为例,对其展开绩效审计评价研究,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归纳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环境绩效审计、水环境绩效审计的基本研究状况,包括审计内容、审计评价方法等,为后续定义水环境绩效审计评价的主体、目标与审计内容打下了基础;第二部分对水环境绩效审计评价的主体、目标以及内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剖析了水环境绩效审计评价的理论基础,阐明了理论基础对后续的论文的指导作用。第三部分首先概述了湘江水环境治理的背景与治理情况,其次从审计的全过程对案例项目展开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深刻挖掘背后的成因。第四部分为构建湘江水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PSR模型的运行机理及内在逻辑,结合案例项目的审计重点,依次选取压力、状态、响应指标。第五部分为湘江水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与环境优值模型的综合应用,按照环境优值模型的评价步骤,将获取的指标数据代入环境优值模型中,对案例项目进行评分,通过数据的分析得出审计结论,最后对应用湘江水环境绩效审计指标体系提供了保障措施。第六部分是结论与展望,通过全文的分析共得出研究结论,对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不足予以说明,并对水环境绩效审计的发展提出了展望。本文旨在为日后湘江水环境绩效审计提供一个科学的评价依据,主要贡献在于从一个较新的角度出发——绩效审计,结合案例项目实际的治理情况,运用了PSR概念框架构建湘江水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指标体系与环境优值模型对其实际的治理效果进行评价,得出该项目实际治理效果良好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