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疟原虫为单细胞寄生生物。当疟原虫感染宿主时,TLRs可识别疟原虫的病原相关的模式分子(PAMP),将把病原入侵的信息传递给机体,激活免疫系统发挥抵抗感染作用,是机体抵御感染性病的第一道保护屏障。研究表明,TLR2在疟疾感染过程中,它能识别疟原虫的磷脂酰肌醇(PI),主要表达于髓样树突状细胞(mDC)。TLR7具体识别疟原RNA,主要表达在浆样树突状细胞(pDC),TLR7被其配体激活后,通过下游接头蛋白分子MyD88将激活信号向下游传递,最终激活转录因子NF-κ B,从而产生多种促炎性细胞分化,参加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应答。TLR2、TLR7其激活能够活化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上调细胞表面分子如共刺激分子和MHCⅡ类分子的表达,同时抑制DC的凋亡。《Nature》刊发的文章已明确证实,DC实现对T细胞的激活效应主要取决于TLRs的存在,DC正是决定Th细胞应答形式、强度和效应的关键因素,TH1、TH2、TFH细胞能有效遏制寄生虫感染,它们分别在疟疾感染不同阶段发挥效应,其中感染早期建立的TH1型细胞免疫应答可显著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杀伤活性,进而控制病原虫的指数性增殖,随后,TFH、TH2细胞不仅辅助B细胞活化、成熟增殖并产生特异性抗体可有效灭除病原体,还可促进B细胞分化为记忆B细胞(Bm)。本研究通过创建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yoelii感染BALB/c小鼠模型,观察疟疾感染早期CD4+T细胞及其亚群的活化状况、应答模式以及感染后期抗体的分泌水平以及记忆性T、B细胞的增殖情况,明确TLRs介导DC调控免疫记忆建立和维持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研制开发有效的疟疾疫苗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 研究方法:创建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yoelii感染BALB/c小鼠的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real-time PCR、Elisa方法观察疟疾感染早期CD4+T细胞及其亚群的活化状态、应答模式以及感染后期抗体的分泌水平及记忆性T、B细胞的增殖情况,明确TLRs介导DC调控免疫效应的维持和建立的作用及其原理。 结果:1、在P.y17XNL感染BALB/c小鼠模型中,TLR2激动剂Pam3CSK4可通过活化DC增强感染早期TH1、TFH型保护性免疫效应,从而使感染小鼠原虫血症水平降低,而未活化TH2型及调节性T细胞(Treg)引起的免疫应答。在感染10天后,可以促进记忆性T细胞、记忆B细胞的增殖,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在P.y17XNL感染BALB/c小鼠模型中,TLR7激动剂Loxorbine可通过活化DC增强感染早期TH1、TH2、TFH型保护性免疫应答,从而使感染小鼠原虫血症水平降低,而对Treg细胞数量影响不大。在感染10天后,可以促进记忆性T细胞、记忆B细胞的增殖,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结论:在P.y17XNL感染BALB/c小鼠模型中,TLR2激动剂Pam3CSK4、TLR7激动剂Loxorbine可通过诱导DC活化,促进有效的TH1、TFH免疫效应,在感染早期发挥保护性免疫作用,并降低原虫血症水平。同时,TLR2、TLR7激动剂还可促进T、B细胞免疫记忆的产生,但是差异不显著。此外,TLR7激动剂还可以促进TH2型免疫应答,但是TLR2激动剂可能不活化TH2型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