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盐对α-Fe2O3纳米棒表面的修饰及光解水制氢研究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23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α-Fe2O3是研究光解水催化材料的热点材料之一。赤铁矿(α-Fe2O3)由于其含量丰富、低成本、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较窄的带能量1.9-2.2eV,已经受到了相当大的关注。然而,赤铁矿作为光催化分解水的阳极,由于其激发态寿命短(1ps)和电荷扩散路径短(2-4nm),限制了其电荷分离和收集效率,从而限制光解水效率,因此对材料进行修饰和掺杂、以及形貌的控制,对于提高α-Fe2O3的光学性质有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采用水热合成法,通过对薄膜进行表面修饰和改性,改变α-Fe2O3表面形貌,从而提高了其光电催化性能。  以FeCl3为前驱体,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三种不同磷酸盐修饰α-Fe2O3薄膜。通过考察水热温度、水热反应时间、浓度和pH值的影响,确定了合成三种磷酸盐(Na3PO4、Na2HPO4、NaH2PO4)修饰α-Fe2O3薄膜的最佳反应条件。实验发现FeOOH浸泡在NaH2PO4(弱酸)溶液中,100℃水热反应2h,光电流密度最佳,达到0.810mAcm-2。为了进一步了解薄膜性质,对Fe2O3/NaH2PO4-2h薄膜进行XRD、SEM、XPS、IPCE等多种表征,结果表明Fe2O3/Na H2PO4-2h薄膜结晶度最好,具有比较好纳米块结构,表面磷元素的含量最高,负静电场作用强,可以更有效的促进空穴的传输,进而降低了电子-空穴的复合几率,提高光电流密度。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薄膜进行金属掺杂,以增加其导电性。实验发现FeOOH薄膜浸泡在2.5mMAgNO3和250mM KH2PO4的混合溶液中1h,再经700℃煅烧1h,薄膜电极的光电流最高,达到0.98mAcm-2。通过XRD、SEM、XPS等表征,表明α-Fe2O3为均匀的纳米块结构,在薄膜表面分布着磷和银元素。银的掺杂增加了载流子的密度,提高了电极氧化分解水的反应速率。表面吸附的磷酸根基团在α-Fe2O3表面建立起负静电场,促进了空穴的传输,最终使得光解水性能显著提高。
其他文献
喷流粉碎技术随着流体力学和粉体技术的发展,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提高,被广泛应用在医药、食品、化工等各个领域。采用喷流粉碎技术制备超细颗粒,具有设备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