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总结我院18例术前怀疑胶质瘤的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观察PET-MRI影像融合技术在胶质瘤患者中勾画肿瘤轮廓以及选取活检靶点中的作用,探讨该影像融合技术在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为该技术在胶质瘤诊治中的进一步完善和推广积累临床经验。
方法:
收集中国医大一院神经外科共18例术前怀疑为胶质瘤的患者,术后病理:Ⅱ级胶质瘤5例,Ⅲ级胶质瘤7例,胶质母细胞瘤5例,另有1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初诊肿瘤切除术16例,另有2例先行放化疗后肿瘤控制不佳后行肿瘤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前行头颅MRI、PET扫描。分别勾画肿瘤轮廓。根据轮廓及术中实际所见综合决定手术切除范围。在多数病例术中实际所见肿瘤边界与质地与PET提供的信息相符。
结果:
根据PET肿瘤范围、MRI肿瘤范围以及实际手术切除的范围三者之间的关系对接受肿瘤切除术的11例患者进行分类,得出FDG PET的贡献率为54.5%(6/11),FECH PET的贡献率为27.3%(3/11),二者结合得出PET总的贡献率为81.8%(9/11)。全部病例无一例死亡,无一例出现意识障碍,未出现需手术干预的严重并发症。
结论:
PET-MRI结合技术能够更精确地勾画胶质瘤病灶的边界,并能够敏感地显示肿瘤内部代谢及增值活性较高的区域,将其应用在神经导航系统中能够实现在保护神经功能的前提下更彻底地切除肿瘤,并能获得更准确的病理诊断,在提高胶质瘤手术效果、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