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疗市场作为一个典型的信任品市场,市场中的医生与患者的信息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性,进而诱导信息优势方的医生对患者采取欺骗行为,其中过度治疗是医疗市场中最为常见的医生欺骗行为。过度治疗不仅会导致患者承担需求之外的治疗费用,更会造成整个医疗市场的资源浪费。因此设计一种有效抑制医生过度治疗行为的机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但已有的研究都基于“自利”的经典假设,未考虑个体偏好的异质性问题,这可能导致机制失效。本文基于偏好异质性的视角分析第二诊疗意见机制对抑制医生过度治疗行为的有效性及稳健性。其中偏好异质性前提下对机制稳健性的已有研究十分匮乏,鲜有文献会直接对比不同偏好类型个体对机制响应的行为差异。而偏好作为个体决策的重要内在影响因素,该方向的研究将更利于发挥机制的效力。所以本文不仅在理论上对现有研究进行了补充,而且使得机制设计更具有现实应用性。本文采取实验室实验的研究方法,第一部分实验为个体偏好识别实验,用于识别被试的偏好类型及偏好倾向;第二部分实验由基准局、仅含第二诊疗意见机制、添加可识别患者就诊次数的三个情景构成,在第一部分结果的基础上用于分析第二诊疗意见机制的有效性及稳健性。实验结果发现,任务一中有46.67%的被试表现出追求效率最大化的非自利偏好或倾向,20%的被试表现出强自利偏好。追求效率最大化偏好的被试在任务二各情景下的过度治疗率均低于强自利偏好被试。而在对机制的有效性与稳健性分析环节,实验结果显示第二诊疗意见机制能显著抑制医生过度治疗的行为,但一旦医生可识别患者就诊次数,整体的过度治疗率会大幅上升甚至高于基准局。聚焦至以偏好类型划分的子样本维度,发现第二诊疗意见机制不具备稳健性:自利型被试的行为没有发生显著改善,而追求效率最大化这类偏好被试的过度治疗率则显著下降,即使是仅表现出这类偏好倾向的被试行为也会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