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与公平、效率相关性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 : 37次 | 上传用户:beckycc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英国1601年颁布《济贫法》起,社会保障制度已经经历了四百多年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作为衡量文明社会的核心标志,社会保障成为现代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几百年发展过程中,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上遇到的问题以及在理论上面临的争论可谓绵延不绝、此起彼伏,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公平与效率”的权衡。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双重价值理念,缺失其中的任何一方,都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成为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必然也无法回避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博弈。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源于人们对公平的诉求,维护社会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建制理念。同时,社会保障制度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达到一定水平的客观要求,在实践中又不可避免地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促进效率成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天然属性。所以,公平与效率是始终贯穿于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过程的两大基本原则。然而,如何在实践中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双重功效,成为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文章从理论上分析社会保障与公平、效率的相关性,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一,以公平、效率为核心,梳理了社会保障思想的演变轨迹,并分析了不同时期的经济学家对社会保障公平与效率的取舍及其深层的原因。古典自由主义以斯密“无形的手”的理论为基石,认为自由竞争的市场具有万能作用,强调市场是第一性的,所以,为了效率可以牺牲公平,反对国家对社会的干预和调节,体现在社会保障方面,强调个人和家庭的作用。国家干预主义主张通过政府干预弥补自由市场机制的缺陷,重视社会公正和公众的社会福利权利,此时社会保障仅仅被当作一种收入再分配以及实现收入均等化的工具而存在。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的诞生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保障理论,新古典综合派更是将社会保障作为宏观经济的一项“内在稳定器”。由此,社会保障所具有的经济功能逐渐被经济学家所重视。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滞涨”问题的出现,西方社会保障理论开始关注效率问题,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针对国家干预主义失灵和西方福利国家危机,以经济效率原则为出发点,提出削弱社会保障支出的政策建议。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西方国家新自由主义自由化、私有化的改革引发了新的经济衰退和社会危机,在这种背景下试图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取得平衡的“第三条道路”理论出现,从而为各国的社会保障改革开辟了全新的视角。第二,重点介绍了社会保障与公平的相关性。本章在评析当代西方社会公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公平是一个由起点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与结果公平四个环节构成的循环过程,并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社会保障与公平的依存关系。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自身具有公平性。主要表现为:公平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理念。社会保障的建立源于人们对公平的渴求,这也是社会保障制度最初的建制理念;同时,社会保障的制度设计要体现公平性,通过非歧视性原则促进机会公平和过程公平;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促进公平的功能。主要表现为:社会保障通过补偿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起点公平,并通过再分配功能促进结果公平。第三,着重分析了社会保障实现静态效率的制度安排,并对社会保障静态效率功能的发挥进行了评价。斯密“看不见的手”的思想意味着在正常情况下,市场会以它内在的机制维持其健康的运行,不需要政府对经济过多的干预,政府的理想角色是“守夜人”。但是,这种理想状态的存在是以一定假设条件为前提的,这些假设包括:完全竞争市场、不存在外部性、信息充分和有完善的收入分配机制。然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根本不存在这样的经济环境,因此,国家从效率角度对市场进行干预是必要的,社会保障就是其中手段之一。文章尝试从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安排阐释它如何促进了静态效率水平的提高,即从静态效率角度出发论证实施社会保障的合意性。然而,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社会保障在促进静态效率的同时也会产生非效率,这主要是由道德风险、管理机构膨胀与社会保险的强制性引起的。由于政府是社会保障的实施者,所以社会保障实践过程中的非效率可以认为是政府失灵的一种表现。第四,重点分析了社会保障对动态经济效率——经济增长的影响。社会保障首先是作为一种维护社会公平的制度产生的,制度设计的原意并不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但在实践中又不可避免地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实施社会保障可以改变单个家庭面临的预算约束线,从而必然影响经济主体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正是以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为中间变量来实现的,社会保障通过改变家庭的储蓄行为、人力资本投资以及生育决策,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然而,虽然社会保障影响经济增长的事实是毋庸置疑的,但究竟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多大,一直是学术界比较有争议的问题。第五,重点分析了社会保障制度公平与效率的权衡以及公平效率视角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方向。学术界关于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讨论不可避免地影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过程中对公平与效率的取舍。各国在处理公平与效率问题上的理念差别直接决定了社会保障模式选择上的差异。注重公平的瑞典,实行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崇尚效率的新加坡,实行中央公积金制的社会保障制度;推崇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德国,实行社会保险型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同社会保障模式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关于公平与效率的认识大体经历了平均主义、兼顾效率和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演变过程。相应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理念也经历了平均主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与效率,更加注重公平的发展阶段。这个过程不仅体现了我国对社会保障认识的不断深入,也表明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未来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在公平与效率视角下,可以从价值观念、制度实施等八个方面来完善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公平与效率功能。更进一步地说,在我国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惠及人民,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的社会主义基本要求的制度体现。较之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制度真正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它更加注重公平,同时,为了使“馅饼”不断做大,使人民享受越来越多的福利,它是在努力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下发展社会公平的,或者说,公平和效率并重。
其他文献
在现代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显著。提高我国人力资本水平,对于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主要由于人力资本有效地提高了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效率
对高梯度磁选数学模型理论研究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各数学模型存在的不足,指出了高梯度磁选数学模型的研究方向。 The research on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high gradient ma
文章对目前中国城市化形势进行了概括,从城镇现代部门、乡镇企业、失地人口、流动人口等角度分析了人口转移所受到的梗阻。与传统二元经济理论所指出的相反,上述情况并非基于
本文以1991—2008年的新俄罗斯电影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新俄罗斯电影的时代转型。苏联解体后,苏联时期的电影体制已经不复存在。传统价值观的失却和西方电影的大举涌入使新生
本文基于对老年学教学与科研的发展,回顾了中外老龄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现状和发展历程,并对老龄社会学理论的分析层次、基本假设和理论的政策意义,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初
以温室栽培的无核早红葡萄为试材,进行了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其果实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吡效隆、赤霉酸、催花膨果素可提高无核早红的坐果率、单粒重及果穗重,但不同程度地
将模糊理论和模糊决策的思想方法引入到组合投资模型的构建之中已经成为近几年来组合投资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证券市场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投资的收益和风险受到国际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脚步的加快,我国的集团公司及上市公司越来越多,而这些企业的财务报告成为各个财务信息需求者重点关注的话题。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集团企业需要编制
地方财政风险是指地方财政的正常支出发生困难而导致政府机器难以正常运转、地方经济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社会稳定受到破坏的可能性。地方财政风险有很大危害性,由于地方政府
如今出现一种在现有商品包装体、包装贴及标签上的改进技术,即在包装或标签上使用凹凸图形和盲文字符,该技术有可能改变盲人购物方式和日常生活的现状。文章由这个基点出发,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