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教育领域依然存在大量问题,尤其是教育资源配问题。我国教育资源配置,呈显著不均衡性特征,包括教育资源区域分布的非均衡、教育系统内部层次与科类资源配置非均衡等,尤其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非均衡为甚。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非均衡导致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严重损失,教育机会、教育条件以及教育过程的不公平。因而,本文以探讨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区域非均衡性问题对提高高教资源利用效率,扩大教育公平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依据教育经济学基本理论,综合运用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区域非均衡问题。首先,本文阐述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非均衡基本理论;然后描述了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区域的非均衡状况,并提出了这种非均衡的影响因素;接着运用DEA分析法对我国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区域非均衡进行了效率评价,并检验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区域非均衡的影响因素;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有:(1)总体上看,我国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处于非均衡状态,且这种非均衡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2)影响我国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因素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的增长速度、教育财政支出、教育经费支出等,但这些因素在不同区域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3)我国不同区域间、区域内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存在差异,A地区效率损失最为严重,而C地区效率相对有效,B地区处于中间水平。这经济越发达、资源条件相对优渥的地区其投入产出相对有效,反之,经济不发达、资源条件匮乏地区资源配置相对无效。而资源配置相对无效的地区多因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而造成产出不足。因此,可以通过改善资源投入组合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采用每百万人口高校数这一标准对我国31个省市进行区域划分,在此基础上,运用DEA效率评价方法对我国教育资源配置区域非均衡进行了效率评价,同时构建了动态均衡模型对高教资源配置非均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