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结构表面液滴定向移动研究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07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液体的定向移动在雾收集、油水分析、微流控、冷凝换热、蛋白吸附、细胞迁移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利用化学腐蚀、激光刻蚀、电火花加工技术在黄铜表面制备了具有润湿梯度、结构梯度及复合梯度试件表面,并对液滴在试件表面的定向移动行为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利用化学刻蚀加工黄铜表面,观测试件表面润湿性并分析润湿性变化机理,研究反应时间对表面润湿性的影响,利用接触角滞后理论分析反应时间对表面粘附性影响。依据液滴在试件表面的铺展距离,设计不同加工长度试件表面。通过调控反应时间制备润湿梯度表面。观测并分析液滴在润湿梯度表面定向移动的过程。研究发现,液滴接触线范围内,试件表面加工长度越大,液滴移动速度越小,移动距离越大。利用纳秒激光构筑沟槽型结构表面,观测表面微结构几何尺寸变化及润湿性变化规律,优化加工参数。通过调控激光加工功率,加工沟槽形微结构表面,观测表面润湿性发现,表面润湿性转变过程中,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润湿梯度。研究表明,沟槽间距改变了润湿梯度范围。观测液滴在试件表面定向移动过程,液滴在恒定功率和渐变功率加工试件表面的定向移动现象不同。润湿梯度范围对液滴的定向移动有较大影响,表面润湿梯度范围较大时,液滴定向移动性能较弱。润湿梯度范围持续增大,液滴在试件表面定向移动性能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当表面接触角变化范围为16°至91°时,液滴定向移动性能表现最好。利用电火花线切割构建四棱锥结构梯度表面。对比液滴在不同锥角和表面粗糙度表面的定向移动行为。液滴移动距离随着锥角β逐渐增大而减小,随表面粗糙度降低而增加。利用化学刻蚀在四棱锥结构表面制备润湿梯度。分析润湿梯度对结构梯度表面液滴定向移动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试件表面结构梯度对液滴的作用与粘附阻力平衡后,润湿梯度可以继续驱动液滴移动。液滴在定向移动距离变化量随锥角增大而增大。在结构梯度与润湿梯度的共同作用下,液滴在复合梯度表面整体移动距离增大,且不同锥角下,液滴移动距离相差较小。
其他文献
传统的旋压技术主要用于薄壁回转体零件的成形,非圆截面薄壁零件旋压(简称“非圆旋压”)技术的出现突破了传统旋压技术的限制,为非圆截面薄壁零件的成形提供了新的工艺方法。目前的非圆旋压成形方法通常是在芯模的辅助下将薄板坯料旋压成形为非圆截面锥形件,得到的零件类型较单一且加工灵活性不高。本文基于摆动导杆机构运动(简称“摆杆运动”)原理提出了一种新型非圆旋压成形方法,该方法可在无芯模的情况下将圆筒状坯料旋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