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选取了许多古代文学作品,这些选文是古代先哲智慧的结晶,具有丰富的思想蕴含。中学生学习这些文学作品,不但能够积累语文知识,增强语文学习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水平。然而目前课堂上古代优秀选文的实际教学情况却令人担忧。在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教师以高分为目的训练学生的固定答题思路,对于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也只是强加给学生,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破坏了选文的美感,使得教师和学生都不能真正触及到这些优秀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也逐渐使学生丧失了对它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探究出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苏轼作为宋代文人的代表,他的作品具有很突出的艺术价值。他的诗歌达到了北宋诗歌的最高水平;他的词开创了一代豪放之词风,他的散文“文道并重”行文自然流畅。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苏轼作品虽然只是其文学作品的冰山一角,却仍然在教材选文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对于苏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其人生经历、作品风格和人生思想几个方面,对于中学语文教材中苏轼作品的教学研究还比较少。研究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苏轼作品无论对于当前的苏轼研究还是实际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都会产生一定的积极意义。本研究主要解决三个问题,即分析中学语文课本里苏轼文章的选文情况、文章选择的意义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苏轼作品在各个不同版本的中学语文课本中都有多篇作品入选,本文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为基础分析了苏轼作品的分布、数量、体裁、题材及风格,为研究苏轼作品的选文意义和教学方法打下基础。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苏轼作品风格多样、情感真挚,从教学意义上来说,这些作品不仅能够改变中学语文教学中轻视传统文化的局面,促进语文教材选文的多元化,而且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培养其健康心理以及增加他们的情感体验,不断增强其文化素养和艺术审美能力等。在分析苏轼作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意义的基础上提出文本品读法、专题鉴赏法、情境教学法、对比教学法、朗读吟诵法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具体的作品进行分析,写出教学设想。本文中所提出的苏轼作品教学方法如文本品读法、专题鉴赏法等虽然不够完善,但也能够为其他教师提高苏轼作品的教学质量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