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废弃物产生量逐年增多。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消费者对电子产品需求量日益扩大以及电子产品更新速度加快,将会产生大量电子废弃物。大量的电子废弃物使得我国面临着电子垃圾处理的巨大压力。然而,我国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体系尚未形成,回收处理方法落后,如何建立我国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体系,是决策者应当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课题对比国内外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模式与经验,分析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电子废弃物回收管理体系的建立对电子垃圾回收处理的积极意义。课题以扬州为示范城市,选择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电脑五类家电为代表,利用灰色模型、新陈代谢灰色模型、无偏灰的模型预测2010-2015扬州市五类电子产品的销售量,再利用灰色神经网络模型预测2016-2020年扬州市五类电子产品的废弃量。前期通过对废品回收站的实地调查,确定回收点布局,在此基础上,构建集合覆盖模型对中转站进行优化选址,从而构建扬州市完整的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网络,并计算建设中转站所需总费用和碳排放量。研究预测结果显示,2020年扬州市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器、电脑的废弃量依次达到5.71万、3.8万、4.33万、2.84万和10.64万台,五类电子产品总产量为27.32万台。研究确定了扬州市市域范围的广陵区和邗江区的76个废弃电子产品回收点的布局,利用二次优化选址方案,扬州市域范围内共确定7个回收中转站,负责回收半径4km以内回收点的电子废弃物。对建立的电子废弃物回收网络进行了经济性分析和碳排放分析,根据蚁群算法在MATLAB上运行代码,经计算建立回收网络系统所需要的总费用为143.04万元/年;通过碳排放分析,得出扬州市建立电子废弃物回收网络的碳排放量为10.63吨/年,该回收网络的建设对电子废弃物回收资源化与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