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果实发育期Ca、Mg、K含量及果柄维管束结构变化与苦痘病的关系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chinatobacco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苹果是最常见的水果,味甜,口感爽脆,且富含丰富的营养,是世界四大水果之冠,同时苹果在我国水果生产中占居主要地位。近年来随着套袋的普及,苹果品质低下、病害发生严重,影响果实品质、产量和采后贮藏。因果实缺Ca引发的生理病害,如苦痘病、痘斑病、水心病、裂果及采后果实病变、软化等问题而造成苹果果实品质较差,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Ca不仅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而且作为信号物质,调节植物体内许多生理生化过程。如果果实Ca含量不足,往往容易引起各种生理病害严重影响产品产量、质量以及农民经济收入。因此,解决果实内缺Ca以及Mg、K等矿物质元素的比例失衡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以‘斗南’和‘富士’两苹果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果实发育期间果实的不同部位水溶性Ca、Mg、K含量以及其总量、果实果柄中维管束数目和面积的变化以及‘斗南’发病果和正常果中不同部位水溶性Ca、Mg、K含量以及其总量的差别。探讨苹果苦痘病的发生与果实Ca、Mg、K之间的关系,为采取适当措施降低苦痘病发病率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得出以下主要结果:1.在‘斗南’和‘富士’果实发育期间果实的果皮、果肉、果心和果柄中水溶性Ca含量以及其总量都有着显著性差别,‘富士’远高于‘斗南’。2.在果柄发育过程中,果柄中维管束数量及大小都呈现增长的趋势,但是在相同时期‘富士’果柄中的维管束数目以及面积都高于‘斗南’。3.‘斗南’发病果发病部位以及正常部位和正常果的同等部位比较,其Ca含量显著处于低水平。4.‘斗南’发病果普遍出现Ca含量低,Mg、K含量高,同时有着较低Ca/Mg、Ca/K比。
其他文献
铁是生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固氮作用中扮演重要角色。尽管地壳中铁含量非常丰富,但是大多数铁都是以沉淀的形式存在,真正能被生物可利用的铁浓度很低。蓝
大豆(Glycine max L.)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是植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真菌性病害是导致大豆品质和产量下降的重要原因,其中大豆灰斑病、疫霉根腐病、霜霉病等最为严重,每年都会造成不同程度损失,在病害大流行年份可造成严重损失甚至绝产。为了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培育抗病品种是目前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然而传统的抗病育种手段工作量大、周期长、效率低,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因此,将传
摘要:在“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如何营造宽松、自主而又有个性的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努力的方向。创设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又是一条有效的教学途径,也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体现。  关键词:自主合作;创新;开放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026  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是以目标统领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蒙古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var. mongholicus(Bge.)Hsiao)属于豆科(Leguminosae)黄芪属(Astragalus L.)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干燥根为我国著名的滋补类中药材,具有
禽流感病毒(Avianinfluenzavirus, AIV).禽白血病病毒(Avianleukosisvirus,ALV)、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病毒(Infectiousbronchitisvirus, IBV)、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
摘要:本文尝试例证成语在词类活用教学中的可行性,并试图分享、推广这种简捷灵活的词类活用教学方法。  关键词:成语;词类活用;古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022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也是学习古汉语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为了提高词类活用的教学效果,笔者一直尝试通过分析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来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
赤潮是一种严重的全球性海洋灾害,近年来赤潮发生次数增多,发生区域扩大,赤潮危害加剧。海洋细菌由于其本身的种群多样性、生理生化多样性、生态功能多样性、遗传特征多样性等特
红壤旱地土壤有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匮乏,生产力水平普遍偏低,加之受季节性干旱影响,作物产量低而不稳,严重制约着红壤丘陵区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综合生产力的提升。将丰富的稻草资源
在河北省塞罕坝森林草原交错带,沿着山地森林带经高原森林草甸区到草甸草原区由东向西选取样带,从景观格局和物种多样性的两个方面,对交错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探讨了该区景观
小麦耐旱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了解小麦在干旱逆境条件下的基因转录规律,本研究采用PEG6000对耐旱小麦品种旱选10号进行拟旱处理,分别提取0、1、6和24小时植株的总RNA,经反转录荧光标记制备cDNA探针,并将其与水稻全基因组芯片进行杂交,扫描采集数据后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差异表达基因的数量增加,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分类,能量代谢途径相关基因所占比例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