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基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中的应用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ng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离子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对环境友好,被认为是便携式电子器件和新能源汽车最有应用前景的储能装置之一。而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储锂能力大小也直接决定着整个电池的容量大小。商业化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以石墨碳材料为主。虽然成本较低、导电性和安全性都比较好,但是理论容量仅有372 mAh g-1,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高能量密度的要求。因此,积极开发储锂能力大、安全稳定性好的锂离子电池新型负极材料,并解决其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势在必行。过渡金属化合物(如氧化物、硫化物、硒化物等)材料具有比较高的理论容量、天然丰度和环境生态友好性,是锂离子电池的有前途的负极材料。然而,由于相对较差的导电性以及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导致了电极材料在循环过程中容量衰减过快。因此,本文针对上述两个弊端,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多孔纤维结构的钴基复合物,并对其储锂性能进行了探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以聚丙烯腈(PAN)和硝酸钴(Co(NO3)2·6H2O)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和随后的热处理制备了 Co3O4/C多孔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发现,Co3O4/C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显示出优越的电化学性能。Co3O4/C电极在电流密度为0.1 A g-1下的首次比容量高达1375 mAh g-1。在电流密度为 0.1、0.2、0.5、1.0、2.0 和 5.0 A g-1 时显示出 1142、1107、1016、863、570和336 mAh g-1的放电比容量。此外,Co3O4/C电极在0.1Ag-1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00次循环后可逆容量还保有1115 mAh g-1,容量保持率97.9%。表明Co3O4/C材料的倍率性能、循环稳定性和可逆性较好。(2)以聚丙烯腈(PAN)和硝酸钴(Co(NO3)2·6H2O)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和随后的热处理制备了 Co3O4/C多孔纳米纤维材料,而后进行硫化得到血管状CoS2/C纳米纤维材料。实验表明,与颗粒状CoS2材料相比,CoS2/C复合纤维材料具有更高的可逆容量、更稳定的循环性能以及更优异的倍率性能。CoS2/C电极在电流密度为0.1 A g-1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215 mAh g-1。此外,CoS2/C电极在0.1 A g-1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00次循环后可逆容量还保有904 mAh g-1,容量保持率96%。CoS2/C电极材料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可能来源于碳氮共掺杂的血管状多孔纤维结构,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其导电性和电子电导率,更重要的是,掺杂的碳还可以吸附电极表面产生的多硫化物中间体。(3)以聚丙烯腈(PAN)和硝酸钴(Co(NO3)2·6H2O)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和随后的热处理制备出中间产物Co/C纤维材料,而后进行硒化得到CoSe2/C多孔复合纳米纤维材料。其电化学测试表明,CoSe2/C复合纤维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CoSe2/C电极在电流密度为0.1 Ag-1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149 mAhg-1。此外,CoSe2/C电极在0.1 Ag-1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00次循环后可逆容量高达795 mAh g-1。CoSe2/C电极材料复合材料Li+储存性能的提高归因于复合了碳纤维基体,它作为CoSe2的载体,不仅提高了材料的电导率和导电性,而且还能缓解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总之,本论文针对钴基金属化合物电极材料存在的导电性差和循环过程中体积膨胀问题,利用静电纺丝技术设计制备了一系列钴基化合物和多孔碳纤维复合材料,利于提高电极材料导电性;同时化合物颗粒嵌于多孔碳纤维内,能有效抑制电极材料的体积变化,从而获得高性能钴基化合物负极。
其他文献
自然界中砷主要以As(Ⅲ)和As(V)两种价态存在,分布于大气、水、土壤等环境中,其存在形态与相应的生态毒性有直接关系。大气中的砷污染要比水和表层土壤复杂,相对后两者而言,
非均相催化剂在有机合成、环境处理、能源转化、燃料电池和生物/气相传感器等不同的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负载型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主要取决于材料的组成,包
目的 本文以明清时期绍兴温病医家为切入点,系统整理该时期的绍兴温病学家的诊断、治疗特色,分析其形成的独特的地域因素以及时代用药特色,总结其主要学术成就,加深对于绍派
对沸石分子筛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由于人工合成的沸石大多是粉末状的,极大的限制了其在工业等各个领域的作用,这对研究型体沸石在实际中的应用就十分必要。本课题目的在于研究粉体4A沸石、型体4A沸石与型体13X沸石的锌离子交换性能及对气体的吸附分离性能研究。通过水溶液离子交换法对粉体及型体4A沸石、型体13X进行锌离子交换,探索不同实验条件(包括溶液原始浓度、交换时间、固液比及温度)对锌交换
面对全球化石能源的不断开发和极为严重的过度使用,能源危机显然将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潜在隐患。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是绿色清洁安全能源的转化器件。然而,这两类电池出现
研究背景结核病(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一种致死性的慢性传染病,至今已经存在了数千年,是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
风力发电与传统火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水力发电以及核能发电相比,具有无污染、技术难度低和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因此,风力发电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风电装机容量逐年增
在养猪废水的处理方法中,生物化学处理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但由于养猪废水具有高浓度、难降解的特点,仅靠生物处理很难实现废水的达标排放。在生物处理中常会出现如下问题:(1
苯乙烯是一种基础的有机化工原料,常常被用于合成橡胶和塑料。目前工业上有多种合成苯乙烯的方法,但是采用最多的是乙苯催化脱氢工艺,该工艺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工艺流程长、能耗大等都不太符合现阶段环保节能的理念。而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反应在原料来源、工艺流程以及能耗方面都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因此,该反应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焦点。大量研究发现,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为酸碱作用下的反应,催化剂中需要同时存在合适强度及数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能源问题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半导体材料不仅可以利用太阳光分解水制氢提供一种清洁能源,还可以利用有机光电技术以较低成本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