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弱质产业,农业保险的大力发展,对于提高农业抵御灾害事故能力,保证农业和粮食生产安全,稳定和增加农民收入,完善我国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以国内外相关农业保险理论为基础,调查研究内蒙古农业保险的变迁的历史轨迹,实地调查分析内蒙古农业保险的农户需求,横向和纵向分析内蒙古农业保险现状,探析制约内蒙古农业保险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内蒙古农业保险的具体对策,为内蒙古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值,服务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决策参考。本文阐述了农业保险研究的背景及现实意义,提出了农业保险发展的技术路线,思路与方法。概述了农业保险的相关概念、功能与作用。回顾了内蒙古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以实证调查为基础对内蒙古农业保险的农户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为内蒙古农业保险制度建设提供现实依据。本文分别以美国、日本、菲律宾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进行分析,系统从各个不同国家农业保险发展背景、发展历程、运行模式的变迁、主要做法和现有农业模式经营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相关理论基础,通过以下创新性路径对内蒙古农业保险的发展予以分析和研究:从内蒙古农业保险横向和纵向发展变迁的历史轨迹和现存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对内蒙古农户农业风险偏好实证分析,运用农业保险分摊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基本意向和投保意愿进行前后对比,得出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民的风险的规避程度不断增强,对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地区的农民2005年和2010年数据对比分析农户对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种类变化、对农业自然灾害损失程度估计变化,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266户调查问卷得出影响农户对农业保险满意程度的因素;结合近年内蒙古农业保险监管实践和基层调研所获,通过对内蒙古农业保险发展的路径进行梳理,提出了对改进自治区农业保险制度发展进行模式转换和政策调整,即农业保险应当采取以下两种经营模式:一是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直营模式,二是政府主导下的大型国有股份制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模式。两种模式都需要作社会动员,网络和宣传起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