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术后预防HBV再感染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x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患者的治疗进行研究。 方法:317例HBV相关疾病患者肝移植术后15例单独使用LAM,302例使用小剂量HBIG和LAM(或ASV)联合预防HBV再感染,同时检测HBV血清标志物、血清HBV DNA、YMDD区变异、肝活检组织乙型肝炎标记物。 结果:术后LAM组有4例术前HBVDNA阳性患者术后HBV再感染,LAM+HBIG联合用药组出现16例HBV再感染,两组相比较术后HBV再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7%VS 5.30%,P<0.01)。317例患者术后共发生12例YMDD变异,发生率为3.79%,再感染病例60%(12/20)。经加用ADV治疗5例HBVDNA转阴,4名患者HBV DNA降低,肝功能显著改善,4例发生纤维淤胆性肝炎,2例死亡,1例好转,1例经再次肝移植治愈。 结论:小剂量HBIG+LAM可以有效地预防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在小剂量HBIG+LAM用药基础上HBV再感染可以产生YMDD变异;ADV可作为LAM耐药后用药,对于发生突破性感染的患者应采取以ADV为主的综合治疗。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随着动态血压的应用,人们越来越关注到血压的昼夜节律及变异性。生理性昼夜血压节律是呈现“双峰一谷”长柄杓形周期性节律变化,即杓型血压。这种血压昼夜节律对适应机
目的:周围动脉缺血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严重的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可引起肢体发凉、无脉、疼痛等一系列症状,重者可引起肢体坏死导致截肢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常见肢体缺血
目的: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病理特征是胰腺纤维化,研究细胞外基质的表达在胰腺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对丰富胰腺纤维化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寻找逆转胰腺纤维化的可能途径都有重要意
桥本甲状腺炎(HT)和Graves病(GD)是人类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Th1/Th2细胞平衡被打破、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失衡与之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研究儿童AITD患者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