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是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为世界创造了无比丰富的社会财富。但是,这些成就也使人类付出了损害自然环境的巨大代价。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严峻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类的焦虑和不安。中国虽然在八十年代就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但是今天中国的环境问题仍然十分严峻: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并未遏止,并急剧地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正在扩大,程度正在加剧,局部地区的环境问题有的成为影响当地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严重障碍。1998年长江的特大洪涝灾害和2002年铺天盖地的沙尘暴给中国敲响了警钟--生态安全是中国必须时刻注意的另一个大问题,它与经济安全可以说是并列的重要挑战。我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目前社会经济水平处于满足人们最基本生活需求的发展阶段,为了达到和满足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正加速进行现代化建设。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将与日俱增,庞大人口基数的持续增长态势则又增强了环境的压力,而环境的不堪负荷势必影响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如何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已成为我国面临的最迫切的课题。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试从伦理的视角对中国现代化发展与环境变化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力图寻求两者良性互动的合理方案。本文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从现代化与环境的关系、影响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环境问题及其伦理分析,以及加强环境伦理建设、促进中国现代化发展三个方面来加以研究。 第一部分现代化与环境的关系。本部分从现代化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的社会发展观出发,论证了环境与现代化的内在关系,提出了环境是现代化成功与否、社会发展持续与否的必要条件的观点,并对此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进而提出了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实现现代化发展必然会出现而又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 第二部分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影响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环境问题,并从伦理的视角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影响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环境问题主要有:自然资源缺乏、水土流失严重和荒漠化现象严重、环境污染严重(水污染、大气污染、垃圾污染)。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使我国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而且严重制约着中国未来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提出了如何对待环境的问题,提出环境道德的问题。论文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及市场的外部性三个方面对中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伦理思考,从而提出环境伦理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三部分提出加强环境伦理建设,促进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思路。本部分主要提出观念的变革、加强对生产领域的伦理约束、加强人们生活方式的价值引导、加强环境法治、建设合理管理机制五个部分建设举措,并对每一项举措加以详细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