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猪肉是我国居民肉类消费的主要种类,而养猪业是我国农业的支柱产业。肠道菌群具有影响猪饲料利用效率、脂肪沉积等多种重要经济性状的巨大潜力。已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与性激素相互作用,诱发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等诸多性激素紊乱相关疾病。初情期是后备母猪非常重要的繁殖性状,初情期启动失败多由类固醇性激素分泌障碍引起。目前尚不清楚肠道菌群是否会通过影响性激素而影响后备母猪初情期的启动。此外,疫苗是猪场疾病预防的重要工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7257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6065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肉是我国居民肉类消费的主要种类,而养猪业是我国农业的支柱产业。肠道菌群具有影响猪饲料利用效率、脂肪沉积等多种重要经济性状的巨大潜力。已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与性激素相互作用,诱发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等诸多性激素紊乱相关疾病。初情期是后备母猪非常重要的繁殖性状,初情期启动失败多由类固醇性激素分泌障碍引起。目前尚不清楚肠道菌群是否会通过影响性激素而影响后备母猪初情期的启动。此外,疫苗是猪场疾病预防的重要工具,猪群接种疫苗所产生的抗体水平在个体间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猪群抗体整齐度差会给猪场疾病预防带来风险。前期已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改变会导致宿主流感疫苗抗体的显著降低,表明肠道菌群对于疫苗抗体反应的重要性。肠道菌群是否影响猪只疫苗抗体产生,目前尚缺乏相关的研究。本研究探索了肠道菌群对后备母猪初情期启动和疫苗抗体产生两个复杂性状的影响。在第一部分实验中,鉴别了与初情期启动失败显著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类别,研究了后备母猪发情周期四个阶段肠道菌群变化的规律,并基于预测宏基因组功能通路初步探索了肠道菌群引起母猪初情期启动失败的可能原因。在第二部分实验中,通过肠道菌群与猪场常用疫苗抗体之间的关联性分析,评估了肠道菌群对疫苗特异性抗体水平差异的贡献度,并鉴别了肠道菌群中可能参与疫苗抗体形成关联的菌属。具体结果如下:本论文通过对908头后备母猪的发情行为持续跟踪观察,获得73头至9.5月龄仍未观察到发情的后备母猪样本,选取90头正常发情的全同胞或半同胞作为对照组。对其粪便样品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比较两组母猪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发现普氏菌属、密螺旋体属、Faecalibacterium、Oribacterium、琥珀酸弧菌属和厌氧弧菌属在正常发情的母猪肠道中丰度显著更高,而瘤胃球菌科、毛螺菌科、瘤胃球菌属、粪球菌属和颤螺菌属则富集在初情期启动失败的后备母猪中。对肠道菌群功能预测发现视黄醇代谢通路显著富集在正常发情的后备母猪中,表明特定的肠道共生菌可能对后备母猪的初情期启动具有重要作用,视黄醇代谢障碍可能是情期启动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观察了22头正常发情后备母猪的发情间期、发情前期、发情期和发情后期四个阶段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通过构建肠道菌群的共发生网络,发现以Sphaerochaeta和密螺旋体属菌为主的共发生网络模块与母猪发情周期的变化密切相关。利用所采集的母猪样品,本论文选取了198头后备母猪,开展肠道菌群影响疫苗抗体水平的研究。于197日龄左右采集血液样品,测定所有母猪的猪瘟、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其中49头还测定了伪狂犬、猪乙型脑炎病毒和猪细小病毒疫苗的抗体水平。同时,采集了所有猪只的粪便样品并进行16S rRNA基因V3-V4区测序,注释获得菌群分类学信息。通过Two-part模型鉴定与抗体水平显著关联的菌属。结果发现,本试验猪群5种疫苗的特异性抗体水平个体间存在显著差异,肠道菌群能解释个体间抗体水平差异的比例为1.11%~9.35%。与抗体水平关联的肠道微生物菌属中,瘤胃菌科、毛螺菌科、颤螺菌属以及普氏菌属与4种或5种疫苗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相关。此外,我们还对猪瘟及乙脑病毒抗体阳性和阴性个体进行了组间共丰度簇的比较,发现以普氏菌属为主的共丰度簇CAG11和乳酸杆菌属为主的CAG12富集在猪瘟抗体阳性组个体的肠道菌群中,CAG15则富集在猪瘟抗体阴性个体的肠道菌群中。而密螺旋体属为主的CAG28显著富集于乙脑抗体阴性组。我们发现肠道菌群与后备母猪初情期启动相关,肠道微生态的失调可能可通过干扰视黄醇代谢引起后备母猪情期启动失败。这加深了对母猪乏情机制的认识,为通过益生菌/益生元促进后备母猪初情期启动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此外,还发现肠道菌群与疫苗抗体水平具有紧密的相关性,这对于猪用疫苗的设计、肠道菌群作为内源性免疫佐剂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素材A中国将再向非方提供10亿剂新冠疫苗2021年11月29日,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宣布,中国将再向非方提供10亿剂新冠疫苗。无国界医生组织早在2021年10月就曾警告,如果某一国家疫苗接种率始终很低,新变种毒株将更有可能出现。据报道,非洲仅有不到6%的人接种了疫苗,还有数百万医护人员和弱势群体没能接种。
为降低新冠病毒感染和新冠肺炎发病风险,进一步构筑全人群免疫屏障,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于2021年10月26日正式启动3~11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以来,强化工作举措,采取以"苗"护"苗"行动,全力有序推进服务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截至2021年11月15日,该县累计接种3~11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第一剂40359剂次,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对新冠疫苗的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该群体新冠疫苗接种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12月—2021年1月对215例在武汉市某三甲医院儿科就诊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15份,96.74%的家长在本次调查前听说过新冠疫苗,新冠肺炎及疫苗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微信43.72%(94/215)和抖音28.37%(61/215)。90.23%(194
森林康养是在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亚健康人群逐年增多这一背景下诞生的大健康新产业,但由于缺乏基础理论的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为破解这一难题,本研究以地处赣北的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要研究区,选择常绿阔叶林、针叶林、毛竹林等三种代表性森林类型,系统研究空气悬浮颗粒物浓度、空气负离子浓度、氧气含量、植物挥发物、人体舒适度等关键森林康养要素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通过分析康养要素之间的
随着全球变暖,在我国南方夏季高温高湿季节,肉牛热应激愈发严重,给肉牛生产企业造成的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缓解肉牛热应激成为肉牛营养学家关注的重大问题。新型功能性营养素丙酮酸肌酸(pyruvate creatine,CrPyr)可在机体内分解成丙酮酸和肌酸,二者均可作为供能底物,且具有抗氧化作用。本研究拟在肉牛日粮中添加CrPyr,探讨丙酮酸肌酸对夏季肉牛热应激缓解作用,并通过16S rDNA测
天然柠檬醛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精油成分,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极具经济价值及开发潜力,市场需求量大。我国天然柠檬醛目前主要来源于山鸡椒,但山鸡椒的规模化开发利用仍存在雌雄异株、采摘果实人工成本高等制约因素,因此,天然柠檬醛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富含柠檬醛的天然植物有十余种,其中樟组树种(Sect.Camphora(Trew)Meissn.)占近一半比例,且樟组树种的叶精油得率高,主要
第一部分:在肉牛生产中,饲料成本占总支出的55%-75%,是最大的单项支出,因此饲料效率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经济性状。而脂肪酸成分对人类健康影响显著,因此也逐渐引起众多研究人员的重视。量化饲料效率与脂肪酸成分的相关性从而构建多性状选择指数进行遗传改良,对提高生产利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1366头加拿大肉牛为研究群体,采用双性状动物模型,对剩余采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RFI)
长江流域双季稻区冬闲田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不高,主要原因是稻稻油三熟制茬口紧张,限制了三熟制油菜的发展。本文一方面开展了适合稻稻油三熟制生产的水稻和油菜高产品种特征研究,提出了适合稻稻油三熟制生产的早稻、晚稻和油菜品种的主要农艺性指标(生育期、产量等),筛选出了适合的早稻、晚稻和油菜品种。另一方面,创新三熟制油菜栽培方式,开展了双季晚稻套播油菜栽培技术研究,系统研究了油稻共生期、晚稻留茬高度、施肥、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速生造林树种,鄱阳湖流域是杉木主产区,杉木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占流域内乔木林的31.3%和35.5%,对区域生态屏障建设和木材生产战略储备具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长期连栽和不合理经营,杉木林出现了地力衰退、生产力下降等问题,杉木林土壤、林木养分状况及其生产力维持和稳定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近些年,生态化学计量学
先天性全身无毛猪是人类斑秃病机理研究、皮肤药物和化妆品临床药物动力学试验及刺青消除试验等的最理想模式动物之一,目前仅有墨西哥无毛猪等极少数先天性无毛猪种。本研究采用一系列的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等分析手段,对某猪场新出现的大白猪先天性全身无毛症进行遗传机制解析,搜寻影响该罕见表型的因果基因及其因果突变,以完善人们对毛发形成及其生长发育的理论认知,为培育新型无毛猪种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通过表型和系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