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通过观察其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改变,评价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远期效应。方法:将64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针刺治疗组有2例、对照组有2例因失访而脱落,参与统计的共有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治疗前中医症状总积分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针刺治疗组针刺天枢、上巨虚、关元、足三里、太冲穴位,对照组口服得舒特片每次1片,3次/d,两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主要证候、次要证候积分改变,以及随访3周、6周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主要证候、次要证候积分比较,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腹泻、腹痛、胸胁胀闷、抑郁或烦躁、脘腹痞满、食欲不振、便下黏液、肠鸣矢气、嗳气、倦怠乏力等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3周后两组之间中医主要证候积分比较,在腹泻、腹痛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胸胁胀闷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中医次要证候积分比较,在抑郁或烦躁、肠鸣矢气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脘腹痞满、食欲不振、便下黏液、嗳气、倦怠乏力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在治疗6周后两组之间中医主要证候积分比较,在腹泻、腹痛、胸胁胀闷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次要证候积分比较,在抑郁或烦躁、肠鸣矢气、脘腹痞满、食欲不振、便下黏液、嗳气、倦怠乏力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针刺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理想方法,对于多数主要症状获得更快的改善,在腹泻、腹痛、胸胁胀闷、抑郁或烦躁、脘腹痞满、食欲不振、便下黏液、肠鸣矢气、嗳气、倦怠乏力等方面改善得更显著。2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治疗效应持久,远期疗效明显。3针刺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