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进步,农村地区教育水平落后的现实越来越受到关注,农村地区需要公平优质的教育。小班化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在小班中实行的以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为理念的教育。在农村小学实行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改善农村教育现状,提高学生受教育水平,实现教育公平。农村地区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生源大大减少,为实行小班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文整理国内国外相关文献资料,对小班化教学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调查发现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对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针提出建议。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本文的绪论部分,绪论部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为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核心概念界定。第二部分为研究综述,通过文献资料的阅读整理,对国内国外关于小班化教学和农村小班化教学的研究进行了分类和总结,借鉴经验并总结现有研究的不足。第三部分为理论分析,主要包括小班化教学的产生与价值,小班化教学的要素两大部分。按照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过程阐释了小班化教学的产生过程,阐述了小班化教学对于学生、教师和学校价值,并分析了小班化教学的要素,包括教学环境、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第四部分是对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并通过分析发现问题。选取河北省地区小学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访谈对象为发放问卷的每所学校的2-3教师。由于农村地区学校教师数量有限,所以共发放80份问卷。经过数据分析和对教师的访谈,发现与理想的小班化教学形式相比,农村地区小学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座位编排僵化,班级气氛沉闷、公平个性优质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完全确立、教学以讲授为主,学生参与程度低、教学评价注重成绩,忽视学生个性特点。第五部分是原因分析与对策。原因主要包括四方面:农村地区资源短缺,师资结构不合理、缺乏合理培训,教师对教学理念理解不够、教师缺乏压力,没有改变教学现状的动力和现实的选拔制度,制约着评价方式的选择。然后根据问题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加大对农村地区资源倾斜,均衡师资、转变培训方式,帮助教师进行教学理念的内化、建立有效机制,提高教师进行教学的积极性、运用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