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紫菜(Porphyra dentata)是中国南方海区常见的野生紫菜物种,其藻体较薄、口感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为了有效开发利用长紫菜资源,需要研究长紫菜的育苗技术,促进其栽培生产发展。本文对长紫菜的苗种培育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了不同种源及其接种密度对长紫菜壳孢子放散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光照强度、温度和盐度对长紫菜壳孢子的形成、放散、附着和萌发的影响,其结果可以为长紫菜的育苗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1)研究了不同密度的果孢子和自由丝状体分别接种贝壳对贝壳丝状体的生长发育及壳孢子放散量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①果孢子接种贝壳时,在50~1000个/cm2的接种密度之间,随着接种密度的提高果孢子钻入贝壳形成的初始藻落密度不断提高;而萌发率在接种密度为100个/cm2时最高,300个/cm2其次;壳孢子的放散量也是在接种密度为100个/cm2时达到最高。由此可知,进行长紫菜果孢子采苗时,果孢子的最佳投放密度是100个/cm2,适合范围为100~300个/cm2。②由丝状体接种贝壳时,发现自由丝状体钻入贝壳形成的初始藻落密度随着接种密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当接种密度为300段/cm2时萌发率最高,500段/cm2其次;当接种密度在100~500段/cm2之间时壳孢子的放散量最高。由此可知,长紫菜自由丝状体接种贝壳的适合接种密度范围是300~500段/cm2。 2)以长紫菜贝壳丝状体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500 lx、1000 lx、2000 lx、3000 lx)、温度(20℃、24℃、28℃、32℃)和盐度(15、20、25、30、35)对壳孢子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壳孢子的形成期,较低的光强(500 lx和1000 lx)更有利于壳孢子的形成,高光强可以促进丝状体的生长,但是不利于壳孢子的形成,适合长紫菜壳孢子形成的光照强度范围是500~1000 lx,其中1000 lx最适;温度对壳孢子形成的影响十分显著,低温可以促进丝状体的生长却不利于壳孢子的形成,而温度过高会严重损伤丝状体,适合长紫菜壳孢子形成的适合温度范围是24~28℃,其中28℃最适;在15~35的盐度范围内,随着盐度的提高长紫菜壳孢子的放散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盐度为30时壳孢子放散量最高,盐度25和35其次,盐度20和15组的壳孢子量很少,说明长紫菜壳孢子形成的最适盐度是30,适合盐度范围是25~35。 3)研究了促进长紫菜壳孢子放散的方法及长紫菜壳孢子的放散规律,结果表明:①在下海刺激、充气刺激、流水刺激和变温刺激(28℃变温到20℃、28℃变温到24℃、28℃变温到32℃)这几种方法中,下海刺激对促进长紫菜壳孢子大量集中放散的效果最好。②长紫菜壳孢子的放散具有日周期性,8:00~12:00是长紫菜贝壳丝状体放散壳孢子的最佳时期,其中9:00~11:00是放散高峰。 4)分别比较了不同光照强度(0 lx,3000 lx,6000 lx,9000 lx)、温度(14℃,18℃,22℃,26℃)和盐度(15,20,25,30,35)对长紫菜壳孢子的放散、附着及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适合长紫菜壳孢子放散的光照强度为0~3000lx,温度为14~26℃,盐度为25~30。②适合长紫菜壳孢子附着的光照强度为6000~9000 lx,温度为14~22℃,盐度为20~30。③适合长紫菜壳孢子萌发的光照强度为3000~9000 lx,温度为22~26℃,盐度为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