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中的日益重要性,无论是开发者还是使用者都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的成功交付。然而,从国内外的软件开发项目现状来看,软件开发项目尤其是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的失败率很高,大多数项目都出现超支、延期问题,或者所交付的系统不能满足用户真正的需求。如何有效地管理软件开发项目已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研究人员指出,关键问题是管理者如何应对软件开发的不确定性,并且这一方面的研究已成为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从系统供应商(软件开发方)的角度出发,以定制类信息系统开发项目为研究对象,力图把握信息系统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多源性和风险动态性,对项目内在不确定性、管理实践和项目绩效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两阶段风险的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绩效模型。过去的研究指出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其影响因素可能不同,因此,引入两阶段风险使得我们可以动态地分析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风险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动,并深入地探讨相应的管理策略,这对于指导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依据项目内在不确定性水平把样本进行分组,对项目内在不确定性和管理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过程绩效是项目绩效的衡量标准时,内在不确定性大的项目要求更高程度的内部整合,无论项目内在不确定大小如何,项目计划和控制都非常重要,而在内在不确定性小的项目中显著影响过程绩效的因素—用户参与,在内在不确定性大的项目中不再具有显著性。当产品绩效是项目绩效的衡量标准时,不论项目内在不确定性大小如何,用户参与都是影响最大的因素,但对内在不确定性大的项目而言,用户参与的作用更大,并且内部整合的作用也更大。
本文对软件开发方和用户方就信息系统开发项目成功标准相对重要性的认识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双方都认为“满足用户需求”是最重要的,其次是“系统具有高质量”,但是在“所交付系统有助于用户组织的长远发展”这一标准上存在显著差异,用户方把该标准的重要程度列在第二位,而软件开发方却把它列在最后第二位。
本文的主要贡献或创新在于:1.本研究依据风险因素的可控性,区分了两大类影响因素:客观的不确定性因素和主观的行为因素。
2.绩效风险被定义为估算项目结果的困难程度。国外研究者对绩效风险的中介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但没有考虑不同阶段绩效风险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性。
3.在信息系统领域,一些研究人员采用组织理论的权变方法来研究软件项目风险管理,但多数研究是从概念上和逻辑上的分析,并且没有考虑项目绩效的不同维度。
4.本研究在特定的实证背景下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时,还得出了一些与过去不同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