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我国国务院在2007年正式通过《残疾人就业条例》以来,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的光阴,在这十年的时间中,我国残疾人就业事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明显的改善。但就目前我国的社会情况来看,残疾人这一群体的生活状况和就业率依旧与正常人有着相当大的差距。残疾人受限于生理机能的缺陷,在竞争工作岗位的时候相较于平常人都处于劣势,同时现在许多的单位都对残疾人有或多或少的歧视,对于雇佣残疾人还不是十分愿意。所以如果完全让残疾人在市场经济中去寻找工作岗位,残疾人受限于自身掌握的劳动技能范围狭窄,受教育水平总体上也处于较低层次,在就业时必然无法处于优势或是平等的位置。另一方面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所以并不会自觉地投入金钱去为残疾人创造一个无障碍的工作环境。综上,如果没有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残疾人就业的发展道路艰辛,让残疾人能像普通人一样平等就业的事业难以进行。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持续,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但如何让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普惠到残疾人群体上是一个艰难而又必须克服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考察唐山市截瘫康复疗养院的时候严肃地表示:“全面建设起共产主义下的小康,残疾人每一个人都不能落下。”一句简短的话却振聋发聩,道出了我党和政府对于残疾人群体的关心与重视。从残疾人的角度而言,生理上的缺陷也许带来的是肉体上的痛苦,但社会观念的歧视,无法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则带给他们带来了影响更深远的伤害。残疾人想要融入社会,维持自身的生活,实现人生价值,就业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途径。只有让残疾人拥有良好的工作岗位才能帮助他们解决许多现实问题,比起输血式的救助,就业更能让残疾人一步步提高生活水平,减少残疾人再次返贫的风险。同时能否为残疾人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公平的工作机会是一个国家文明水平和人权环境的体现。目前我国的残疾人就业环境还不容乐观,残疾人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处于较低水平,所能选择的工作岗位也相当有限。从用人单位和市场的角度来看,用人单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才能为残疾人提供一个无障碍的工作环境,而市场竞争又不会为残疾人提供特权。这样会让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自然不会自愿接受残疾人,所以家庭与政府,社区,半官方的社会组织应该为残疾人提供经济支持,政策支持,社会保障支持和就业帮助支持等等,为残疾人构建一个包含康复,教育和培训各方面的社会支持模式。本文通过对我国现在的残疾人就业的社会支持模式进行剖析,对现状进行阐述和分析,同时通过和美国,韩国和日本的残疾人就业社会支持的模式进行比较并吸取其他国家可以学习的地方,根据国内外的社会支持模式的文献和书籍提出对我国目前的残疾人就业的社会支持模式的改进对策。促进残疾人就业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需要社会各界提供强力的支持,随着我国残疾人就业的支持模式不断完善,投入不断扩大,我国残疾人的就业前途必然会越来越光明,每个残疾人都能获得自己的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