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流动日益加剧,中学教育系统的精英人员流动也更加凸显频繁,尤其是经济文化落后地区的中学教育精英向经济文化发达城市流动,正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大量的中学教育精英人员向外流动,流动的原因及对流出地的影响业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作为流动群体之一的中学教育精英在新城市中适应状况如何一直被忽略,尚没有引起关注和研究。笔者在借鉴已有的有关其他流动群体适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方便的客观条件,通过对沿海某市的137位外来中学教育精英的城市适应状况的问卷调查和其中20位个案访谈获取一手的资料,结合移民适应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对外流中学教育精英的城市适应状况进行初步探讨,分析了外流中学教育精英城市适应面临的困难、适应能力不足的原因,提出了提升其适应能力的措施。本文通过对外流中学教育精英的城市适应状况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该群体的城市适应,提供一定的可借鉴的资料,为外流中学教育精英适应城市提供某些建议,也为制定教育政策,促使实现人才合理流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研究属于质性研究。资料收集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方法、文献法。本论文共分四章:导论。在导论中,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厘清了相关概念和研究思路。第一章为文献回顾及评价。在本章第一节中,对国外有关研究移民适应的范式转变、研究主要理论流派——同化适应理论和文化失调理论进行梳理,并对相关的理论进行简要评价。在本章第二节中,主要对国内有关农民工、三峡移民、失地农民以及少数民族等群体的适应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和简要评价。第二章为外流中学教育精英的群体特征分析。在本章第一节中,结合问卷调查资料,对该群体在流动前的经济收入、职业声望、社会关系网络和年龄方面的特征进行了描述分析。在本章第二节中,结合访谈的资料,从市场机制大的社会环境、制度变革、大众传媒影响及该群体自身所具有的丰富的人力资本方面分析他们外流的原因。这两方面的分析,为下面探讨他们的城市适应提供依据。第三章为外流中学教育精英的城市适应状况分析。在本章中,结合问卷资料和访谈资料对外流中学教育精英的城市状况进行了描述分析,分析了外流中学教育精英在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和心理层面的适应中存在的问题及适应的特征表现。总体而言,他们在流入地的城市适应面临着困难,表现为适应能力不足。第四章为外流中学教育精英适应能力不足的原因及提升策略分析。在本章中,通过个案访谈,从二元社会结构、单位资源获取方式、社会资本存量和结构及该群体的个体因素方面分析了外流中学教育精英的城市适应能力不足的原因。针对影响外流中学教育精英的城市适应的原因,提出了提升该群体城市适应能力的措施。最后为结语。对论文取得的成果及基本结论进行了总结,指出研究的不足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