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象是魏晋玄学发展中的重要人物,是玄学崇有派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了“适性逍遥”的理论。郭象的“适性逍遥”理论是当时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的产物,是对当时士人融高雅与庸俗为一体的生活方式的反映。本文以郭象的“适性”理论为基点,以追求一种现实和超越的统一为暗含于全文的主线,以“适性”即“逍遥”为一个过渡性的论证,归结出郭象所指出的“圣人”的即世间的“逍遥”这一魏晋玄学的理论归宿。围绕现实与超越这一隐含的主线,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对郭象“适性”即“逍遥”之思想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适性”而为。这一部分从郭象哲学中的最基本的概念——“有”开始论述,由作为世界的唯一存在的“有”推论到事物的“自生”、“自有”、“独化”。事物的“自生”、“自有”、“独化”皆源于事物各自的“性分”。事物各自的“性分”是天然而有的,是不可更易的,因此万事万物便只能也只需去“适性”。 第二部分:“适性”即“逍遥”。由对万物在“适性”过程中可以处于一种平等、尊重与不执著的状态的分析和论证,归结出郭象的“适性”即“逍遥”的命题。 第三部分:即世间的逍遥——“名教即自然”。以前两部分为基础,既然应“适性”而为,而“适性”本身就是“逍遥”,那“适性”的过程就是对即世间逍遥的获得。本部分论证了圣人的“逍遥”以及达至这种即世间逍遥的方法,同时指出这种即世间的逍遥是名教与自然的融通为一,即郭象所说的“名教即自然”。 第四部分:余论:郭象“适性”即“逍遥”学说的人生观意义和政治意义。此部分是在前三部分对郭象“适性”即“逍遥”的理论进行分析、归结和论证之后,对郭象“适性逍遥”说的人生观以及政治层面上的意义所进行的一个论说、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