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叉频率扫描技术的脑机接口设计与实现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obozaiw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技术是不依赖于常规脑外周神经和肌肉系统,连接人脑与外界(计算机或其它外部设备)进行信息交流和控制的全新通道。脑-机接口将人脑的信号直接转换成外部设备的控制命令,信息的传递不再需要经过外周神经和肌肉等传出通道。BCI的最终目标,是让患有丧失运动能力疾病的病人,能够操作计算机、语音合成器、辅助性的工具和神经修复等设备。这样的接口可以增加患者的独立行动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减轻社会的负担。本文为了解决目前脑-机接口实验中频率点资源匮乏的问题,提出了双频扫描的思路,即在一个选择目标里用两个频率进行交叉扫描刺激来获得稳态视觉诱发电位,本方法能大幅度提高频率资源的利用率,且双频扫描产生的次生频率可以提高系统的目标识别准确度,从而有可能构建复杂脑-机接口系统。根据需求我们设计并实现了基于ARM的4*4的双频扫描刺激器矩阵,并对刺激器频率点的选择与搭配进行了探讨,最后实现了刺激器通过串口与PC进行通信,并编写了使用方便的串口通讯操作界面。本文还介绍了如何对提取的脑电信号进行处理,使之成为对我们有用的信号,鉴于特征提取效率的极端重要性,作者实现了本系统的特征提取算法,先用DAUB4滤波算法对脑电信号进行预处理,再用傅里叶变换算法进行特征频率提取,并在论文中有详细描述,尤其是对傅里叶变换算法,本文详细地分析了蝴蝶操作,二进制反转,三角递归等步骤从数学公式到算法代码的产生过程。在脑电实验中,脑电信号的数据量比较大且数据产生速度快,为了准确无误的采集并处理这些数据,本文还解决了包括缓存区的管理,数据的保序,以及处理时各线程间对数据的互斥访问等问题。最后本文设计了脑-机接口实验,邀请了10名受试者通过本脑-机系统输入一个30位的字符串,通过对10名受试者的正确率的统计,发现大部分受试者的正确率都在90%以上,总的正确率也达到了88.6%,验证了脑-机系统的设计以及脑-机接口实验的设计是合理的。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通信增值业务的发展,传统的基于预先固定内容的语音业务日益不能满足广大用户对于信息实时性的要求。与此同时,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电信网络的逐渐融合,越来越多的新兴
学习资源检索系统是网络教育平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检索系统一般采用搜索引擎的关键词匹配方式实现,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检索速度快,结果返回量大,但是它不能提供个性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嵌入式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和通信领域,嵌入式浏览器已经成为嵌入式系统中最主要的应用软件,只要是可以接入网络的嵌入式设备几乎都要用到
随着无线通信、集成电路、传感器及微机电系统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大规模生产体积小、成本低、具有数据收集、短距离无线通信和数据处理能力的传感器节点成为可能,推动了无线传
论文论述了系统开发的背景,从应用需求和技术需求两个方面阐明了系统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基于网络服务的安全阅卷系统的方案,并详细论述了该方案的设计与实现过程。最后对本
将多个处理器核集成到一块芯片上以提高系统芯片的整体性能已经成为下一代SoC (System On Chip)设计的发展趋势,而各处理器核之间通信效率的提高又成为多处理器芯片设计的关
无线传感器网络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协作地完成实时监测、传感和采集目标对象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传送给需要信息的用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了信息过载问题。面对信息过载问题,虽然有相关应用如检索系统和搜索引擎可以帮助人们更精确的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在某些应用领域,比如电影、音乐、
计算机网络已经逐渐成为单位,个人工作以及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使得计算机网络规模更加的庞大、结构更加复杂、支持的用户更多,人们逐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