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及其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会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更关系到高等院校自身的发展。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人和社会竞争的加剧,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和要求逐步增大,如何提高高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进而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已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核心环节。
作为两类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形式之一——培训,在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布局中,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知识创新的重要任务,在现代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高校师资培训工作经过几十年的探索,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现实中,一方面,我国高校师资培训存在着培训经费短缺、培训模式欠缺、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内容单一,形式老化、培训体系零散、培训管理体制有待健全等问题,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我国高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和发展。另一方面,对高校培训绩效的经济分析工作重视不够,普遍存在着绩效培训管理乏力的问题。
本文从我国高校师资培训的历史和现实出发,按照教育学和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来构建论文研究的基本框架,运用教育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数理统计分析和心理学等基本理论,试图探索和回答为什么要对中国高校师资培训绩效进行经济分析?怎么样进行高校师资培训绩效的经济分析?怎么样提升高校师资培训绩效等三个主要问题。本文通过研究,要在明确我国高校师资培训绩效经济分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高校师资培训绩效经济分析指标、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等的研究和探讨,提出改进高校师资培训绩效的政策建议。通过系统、科学的分析,搞清楚高校师资培训的绩效水平,并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相关措施,提升高校师资培训的整体绩效水平,提高高校师资培训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推动新时期高校师资培训工作提供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