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学陶诗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bingc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黄庭坚学陶诗为考察对象,总结黄庭坚文献整理与科学研究的现状,并从背景分析入手,探讨黄庭坚学习陶渊明过程中所体现的精神内涵和创作实践。在此基础上,明晰“宗陶”与“宗杜”的关系。本文分为绪论、正文、余论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从文献整理、文学研究、目录索引三个方面勾勒黄庭坚作品的整理情况及研究现状,以及与黄庭坚学陶相关的理论研究。正文部分分为三大章,分别论述黄庭坚学陶的背景、学陶的精神内涵和创作实践。第一章从政治、文化、地理与宗亲友人四个角度对黄庭坚的宗陶背景进行分析。政治上可以追溯到北宋祖宗之法的确定,主要是太祖、太宗、真宗对内与外关系的处理方法,以及由此形成的延续神宗、哲宗、徽宗三朝的党争局面。而黄庭坚见证了新旧党争的始末,仕途的沉浮与宗陶的选择也与此密切相关。文化背景也与政治背景密切相关。因为统治者对文武关系的处理方式,实际上还是由政治上对内外关系的处理态度直接决定的。而黄庭坚宗陶可以说是宋代右文政策的具体反映。黄庭坚生于人杰地灵之江西,长于山川秀丽之江南。家乡风物在庭坚诗中屡次出现并且不曾中断,可见故乡影响之深。而动人的自然风光和此地自古盛行的隐逸之风使他的诗歌很早就体现出与陶诗精神相契合的痕迹。分宁黄氏注重文化教育,黄庭坚继承家学,作诗渊源有自。受其父黄庶的影响,忧国忧民与乡思归隐两大思想成为庭坚诗歌的重要主题。其母李氏、舅父李常、友人俞清老等人也对黄庭坚的学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第二章讨论黄庭坚学陶的思想理论与精神内涵。黄庭坚是怀有修身治国等典型的儒家精神的。这种精神在庭坚诗歌中有明确的表现,主要有主张建功立业、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大事三个方面,而以第二个方面尤甚。这种积极入世的精神看似与隐逸学陶相左,但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端。在淑世精神的统领下,寤寐以求民生安乐,求之不得便转入内心的探索与期待。具体说来便是对陶渊明归隐思想和人格魅力的双重构建。黄庭坚的淑世精神,与陶渊明的归隐融为一体,使其部分诗作有了壮志难酬的悲情色彩;而另一方面,与贫穷处境密切相关的,是许多诗作产生了浇胸中之块垒的超然之乐,于是把学陶的精神提升到心性论的高度。在这种思想理论的指导之下,他对陶渊明的人品道德重新加以梳理与接收,形成了超脱晏如的精神气韵和狷介不阿的气节操守。这是他对陶渊明人格魅力的构建。第三章从意象、典故、题材三个方面研究黄庭坚学陶的诗歌创作实践。典型意象以酒为例。黄庭坚笔下的酒常与老、病、穷、苦联系在一起,酒成为重要的遣怀工具,用来浇胸中之块垒,表达江湖兴味、归隐之思,展现了黄庭坚高蹈独立、清霜高洁的可贵品格。并进一步表达忘怀得失、用舍自如的达观态度。在这种酒后疏狂的醉态中,可以说,酒之于黄庭坚,已然成为达到彼岸世界之舟楫。典型故实以“不为五斗米折腰”为例。黄庭坚结合自身仕履,重在深化渊明“折腰”的内涵,而对“不折腰”的表现倒是不多。这是他仕途的窘境所决定的。典型题材以题画诗为例。陶渊明关注自然,而题画诗乃典型的人文题材,看似无关联,但在黄庭坚诗画一律、自然如画图的人文修养下,二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思想内容上,他在题画诗中寄寓自己的江湖之思;艺术成就上,有山水意象多且密、典故浑融、“实下虚成”等特点。余论部分探究黄庭坚“宗陶”与“宗杜”的关系。这两大宗旨有有同有异,最终归结为“不烦绳削而自合”的境界,形成了多样化的风格特点。
其他文献
目的:介绍和分析长春地辛和伊曲康唑联用导致神经毒性增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一例淋巴瘤细胞白血病患者,给予利妥昔单抗+VDCP(长春地辛+吡柔比星+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方案
苏轼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多才多艺、旷世无双的全能文士,宋孝宗在《苏文忠公赠太师制》中说:“经论不究于生前,议论常公于身后”前一句精确概括了苏轼的一生,后一句精确预见到历
南宋文人的结盟风气非常兴盛,主要集中在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两浙地区。选择以“两浙地区”为切入点,进而可以了解整个南宋的文人结盟风貌。上编以时间为纵向线索,南宋两
目前,重庆在新一轮林权改革中已取得了较明显的绩效:在经济方面,新一轮林权改革扩大了农民的财产收益权,林业产值有了较明显的增长;在社会方面,通过建立林权纠纷长效调处机制
科技成果管理工作是我国科技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科技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本文阐述了我国科技成果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初步分析了如何在新时期更好的改进
棒球是以棒打球为主要特点的同场集体对抗性球类运动项目。随着现代棒球技战术水平的日趋完善,专项身体素质水平的高低在棒球运动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来说,我国棒球项目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二十四诗品》与《庄子》的审美风格。因为《二十四诗品》作者归属如今仍然是学界悬而未决的难题,所以本文先忽略司空图的生平背景和诗论主张,从纯文本角度
目前,3D 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发展迅速,3D 智能可穿戴设备种类数量繁多,对这些3D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概念与现状进行分析,有利于了解目前流行技术和市面上的需求情况。本文以广
本文对《诗经·小雅·四牡》篇的研究,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具体问题,即:考辨诗的作者与主旨;辨析诗中分歧较大的词语;考证名物;总结历代学者对此诗的评价。论文的研究方法是:翻阅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