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力法强化O耦合HO处理苯酚废水的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ny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酚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工业原料,大量的含酚废水主要来源于塑料、树脂、染料、医药、农药、消毒剂和油漆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若排放前不经合理的处理,会对环境产生严重危害从而危及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
   本研究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在烧杯中探索不同条件下O3降解苯酚废水的规律;第二部分,以烧杯实验做参考,采用旋转填充床(RPB)为反应装置,研究不同条件下O3、H2O2和O3/H2O2耦合降解苯酚的规律。
   烧杯实验表明,在操作范围内,反应时间的增加、磁力转子转速的增加、臭氧流量的增加以及温度的增加均有利于苯酚的降解。当pH值为9~10左右时,苯酚的去除率最大。
   RPB实验表明:单独用H2O2降解苯酚的效果不明显,这也说明了H2O2虽然氧化性强,但对于苯酚废水还须考虑添加其他的氧化剂才能使其有效降解。在操作范围内,无论是单独用O3处理还是用O3、H2O2耦合处理苯酚,转速、温度以及溶液pH的增加均有利于苯酚的降解;随苯酚溶液的流量及其浓度的增加,苯酚的去除率下降;随O3流量及H2O2浓度的增加,苯酚去除率先增大后减小。在操作范围内,处理100 mg·L-1的苯酚溶液,O3和H2O2耦合的最优操作条件为:转速为1200 r·min-1,臭氧流量为2.5L·min-1,双氧水浓度为0.02%。
其他文献
明代公安派领袖袁中道论“识、才、学、胆、趣”,其中说到“胆”:“随其意之所欲言,以求自识,而毁誉是非,一切不问,怒鬼嗔人,开辟天地,此其胆别也”。可见“胆”在创作时的重要性。而清代的大学者叶燮论“才、胆、识、力”,把“胆”放在“识’’之前,他说“大凡人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才固然重要,但“惟胆以张其才”,又云“成事在胆”,“文章千古事,苟无胆,何以能
期刊
诗缘情而生,文以气为主。而所谓画者,必兼二者而后乃佳。近代黄宾虹曰:“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此乃博大之情,非为一己之好也。北宋郭若虚日:“如其气韵,必在生知。”此乃内在之气,非言画面之效也。故古今卓有成就之画者,必含其情、养其气,内蕴丰足,而后笔下从容。青藤秉洞彻之识,八大怀故园之思,缶翁接浑古之气,白石抱本朴之质。诸贤皆本其内而发其外,笔下灵趣万种,煌煌霍霍,煜耀区宇。前贤荜路蓝缕,斩
期刊
存刚君胖胖的,憨憨的,乐呵呵的,总是与人亲和的样子。他的画和他的人一样给人带来的是香祖袭人、牡丹富贵、事事清白等人们喜爱的主题,读之使人感到温馨和幸福。  当然,他又有些文人气。题写着“江边聊一醉,信手得黄花”诗句的那幅《菊酒图》,还有画东坡诗意的《日啖荔枝三百颗》就是文人的一种情趣。画三根丝瓜喻《三思》,画一老僧作《三省》,恐怕都是他自我修行的视觉表白。  存刚君仿佛就是写意画家的“坯子”,在他
期刊
“有一说一不容易”,这是电视剧《手机》中男主角严守一的一句台词,但是,他却说出了“商业喧闹,炒作成风”的当今画坛许多艺评家的心声。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商品经济与各种艺术思潮的崔生下,画家、画作、画展,呈现空前的规模,这种多元化与膨胀状态,看似百花齐放,一片繁华,但是恰恰在快节奏生活脚步的驱使下,却很容易使人们丧失对艺术美的实质做出正确的判断。有许多人高举“创新”的旗帜,放弃了艺术原本的美的
期刊
进入二十世纪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民族文化身份的自觉使得国画收藏火热起来,其中兼工带写的创作更加受人关注,同时出现了_一些非常值得重视的中青年画家。他们就如何理解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怎样把民族精神与当代人文关怀结合起来,怎样使传统的艺术表现方式表述得更符合当代审美,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青年艺术家蔡金存先生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中国的传统艺术重视内在的精神,艺术家要取得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并能把人的内在精
期刊
周鼎先生自号老西儿、半山房主人,一九五五年出生于山西交城,居内蒙古数年,今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内蒙古塞上国画院院长、内蒙古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周鼎先生曾于北京、郑州、洛阳、内蒙古、桂林、台湾、马来西亚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和联展,其主攻山水画,以其雄健苍劲、浑朴沉厚之笔墨意境为画坛同道所称赏。  回顾我国山水画,迄唐宋元明以来,名家辈出,佳作迭现,绘画理论亦因之时有新倡。南
期刊
与几位友人闲聊,有人戏说当前艺术行业中,摄影门槛最低,照相机功能越来越先进,买个不错的相机,价格也是许多人能承受的。最关键的是数码机不是胶片机,买了照相机,基本就不需要什么成本了,读完使用说明,就可以痛快地猛按快门,男女老少咸宜。这既是笑谈,也是实情,在当代,我不知还有哪个门类的门槛比较高?比较严?只不过级别高些的协会,钻进去费得劲要大些而已。既然如此,是哪级协会会员能说明什么问题?不过话又说回来
期刊
与旅加青年画家王宁的相识,源于他为我编辑的画册作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印象中,这个山东大汉思路缜密,眼界开阔,作品洋气。交往中,得知他又是一位科班出身,“童子功”很深的画家,进而陆续读到他近年的一些山水画写生创作,对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们可攀成半个老乡,因为他是生于潍坊,而我的祖父从登州府蓬莱县逃荒到北大荒的。借此次画展机会,谈谈对他的理解与评价,算是一次纸上谈心吧。  受时代之惠,王宁的求学,习画
期刊
禹海亮先生性情粗犷幽默风趣,尤其酒后,更是妙语连珠,深受朋友们的喜爱。与禹先生初识,大约也是在酒席之上。其人天生皮肤黝黑,他居然常以此来调侃自己是从毛里求斯遣送回中国的铁路工人。能够接受别人调侃的人尚且已不多见了,能随时自我调侃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自我调侃需要勇气,更需要乐观和宽容的心境。所以,禹海亮能让人过目难忘。这不仅是因为他那稠密坚硬的大胡子和妙趣横生的谈吐,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大度宽容和自由奔
期刊
苏东坡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居宋代“四大书法家”之首。至宋以来,历代书家习“苏体”者,代不乏人。如陆游、吴宽、张之洞者流。但习书者历来都把学习东坡墨迹视为十分困难的一件事。  苏东坡书法风格之所以难把握,在于其:“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主张“把笔无定法”,重视自然的心性流露,创造天真自然而又充满生趣的艺术世界。苏东坡墨迹以行书见长,但他的基础也是建立在楷书之上的。从《罗池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