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下半叶,有效市场假说的提出极大地丰富了当代金融学科内容体系,并逐渐成为资本市场领域的支柱性理论之一。起初,学术界对有效市场理论表示一致认同,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陆续有文献发现了一些有效市场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现象,即市场异象。这些市场异象的存在表明市场在资产定价方面存在较大的漏洞,应计异象便是其中非常知名的代表之一。应计异象这一名词由Sloan于1996年率先提出。Sloan将公司的会计盈余拆分成应计项目和现金流量,并通过研究指出应计项目的盈余持续性要明显低于现金流量。然而,Sloan发现市场上的大多数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时,会习惯性的关注于公司的整体会计盈余指标,并没有仔细分析会计盈余的构成项目在持续上的差异。这会引起公司股票价格的错误设定,导致市场上出现违背有效市场假说的套利漏洞。为此,Sloan设计了一个套利策略。他将市场上的所有股票按照应计项目等分成由小到大的10组,并依次计算各组在未来期间的平均超额回报率,之后通过做多应计项目最小组中的公司股票,同时做空应计项目最大组中的公司股票,检验是否能够取得套利回报。Sloan利用美国股票市场的数据,发现这一套利策略可以获得10%左右的显著回报,由此说明美国股市存在较为严重的套利漏洞,在很大程度上质疑了有效市场理论的合理性。Sloan的这一研究成为了应计异象的开山鼻祖,在此之后,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日本等许多发达国家的学者陆续按照Sloan的思路对本国的股票市场进行检验,并发现了应计异象的存在。但同时,也有不少国家的研究并没有检测到应计异象存在的痕迹,如德国、韩国等。受这股研究浪潮的影响,自2000年后,我国也有部分学者相继应用Sloan的方法去检验应计异象的存在性,但得出的结论并不统一,一部分学者认为我国存在应计异象,而另一部分则认为我国并不存在应计异象。 本研究依据2007-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结合2008-2015年的超额收益率指标,采用百分比应计法去检验应计异象的存在性。结果表明,无论使用何种方法去推算原始应计项目,在百分比应计法下,基于极端组的套利策略均无法取得明显回报,没有检测到应计异象的痕迹。同时,本文对比检验了传统应计法下的结果,发现如果使用现金流量表推算出的应计项目进行分组排序,在传统应计法下能够得到明显的套利回报,标志着应计异象的存在。由此可以看出百分比应计法与传统应计法的差异,因此之前有部分研究利用传统应计法得出我国存在应计异象的结论可能存在一定错误。考虑到之前有部分学者认为我国特殊的退市监管制度会导致亏损公司普遍存在“洗大澡”的行为,使得这些亏损公司的数据不具有可靠性,倘若将其从样本中去除,便能检测到应计异象的痕迹。基于此主张,我们利用百分比应计法去进行相应的检验,发现在不考虑亏损样本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发现应计异象的出现。由此可以说明我国自实施新会计准则以来,上市公司“洗大澡”的行为可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控制,并不能成为导致应计异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国内亦有研究表明,2008年的金融危机造成我国股票市场运行效率下降,能够检测到应计异象的出现。为验证该观点,本文针对200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使用百分比应计法进行分组套利,发现当股票持有期超过8个月后,能产生明显的套利回报,进而表明我国股市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确实发生了应计异象。探寻该应计异象出现的缘由。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目前对应计异象成因性的解释主要有盈余功能锁定理论、套利限制理论、成长性理论、风险因子定价理论等,国内使用较多的是盈余功能锁定理论和成长性理论,对套利限制理论的研究较少。考虑到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金融市场风险较高,套利风险增强,因此本文试图使用套利限制理论,结合百分比应计法去解释金融危机下的应计异象。套利限制理论认为依据有效市场假设,倘若市场上有能够套利的空间,则聪明的投机者便会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套利活动,进而使市场定价趋于合理,将应计异象扼杀在摇篮中。但当套利风险增强时,套利者即使发现了套利机会,也会放弃对高风险项目的套利活动,进而导致资产的错误定价无法被及时修正,造成应计异象的出现。而本文则通过研究发现,我国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应计异象可能并不是由于套利者的套利活动受到限制所引起的,或许是基本面等其他方面的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 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应计异象的相关研究背景及百分比应计法的发展由来。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从应计异象的存在性、成因性及其与市场环境的关系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的学术成果。第三部分为基础理论与方法概述,先是论述了与应计异象相关的三个重要理论,之后详细介绍了百分比应计方法,论证了用其研究我国应计异象的必要性。第四部分为研究设计,提出了本文研究所依据的四个假设,介绍了本文的样本选取和变量设计等情况,并详细说明了本文研究所采用的相关模型。第五部分为实证研究,主要采用百分比应计法去检验我国2007年后是否出现了应计异象,同时对比了传统应计法的结果,并结合了我国退市监管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另外,该部分亦利用百分比应计法对金融危机年度我国应计异象的存在性做出了重点研究,发现了金融危机年度我国确实存在应计异象。之后,本文根据套利限制理论,结合百分比应计法和Fama-French(2015)五因子模型,尝试对金融危机年度应计异象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第六部分为研究结论与展望,在对主要结论进行提炼和归纳同时,为我国资本市场未来的有效发展了提供了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