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玫瑰’葡萄病毒病原鉴定与脱毒技术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xu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光玫瑰’(Vlabruscana Bailey×V.vinifera L.Shine Muscat)是近年兴起的一种鲜食二倍体欧美杂交种葡萄。该品种是日本果树所经’安云津21号’(Akitsu-21)×’白南’(Hakunan V.vinifera)杂交选育而来。该品种呈黄绿色,果皮薄而果肉硬脆,正常栽培管理下可溶性固形物能达20%,具有诸多优良性状。但’阳光玫瑰,在我国各地栽培中普遍表现类似病毒病症状,包括叶片反卷、畸形、透明斑等等,对果实产量、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为此本研究展开了针对’阳光玫瑰’病毒病原鉴定,并探究高效的检测方法;探究适合’阳光玫瑰’的组织培养体系和脱毒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果园’阳光玫瑰’树体调查发现类病毒病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上,叶片表现不同类型的畸形,包括泡状皱缩、皱缩畸形、塔状畸形、叶缘反卷等。春季萌发后当年扦插苗、两年生幼树较多年生树容易表现症状,但是树势较旺的树体上一般至开花前均不表现症状,在挂果后至落叶前病树会大量表现病症。2.应用RT-PCR检测及核苷酸序列测定技术进行病原鉴定选定的10个品种调查样品中含有葡萄灰比诺病毒(GVPV)、葡萄卷叶伴随3型病毒(GLRaV-3)、葡萄斑点病毒(GFkV)、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GRSPaV)、葡萄病毒B(GVB)、葡萄病毒E(GVE)这6种病毒。其中’阳光玫瑰’含有GLRaV-3、GFkV、GRSPaV、GVB、GVE这5种病毒,且其检出率均高于平均检出率,5种病毒复合感染率达36.36%。3.优化模板浓度、引物浓度、聚合酶浓度等参数,建立了葡萄皱木复合病相关病毒GRSPaV、GVB、GVE的多重RT-PCR检测体系,即包含TaqMix 6 ul、模板cDNA1μl、GRSPaV对应特异性上下游引物各0.6μl、其他引物各0.4μl的10μl体系;以及引起葡萄叶片畸形的相关病毒GVPV、GLRaV-3、GFkV的多重RT-PCR检测体系,即包含TaqMix 6 ul、模板cDNA1μl、GLRaV-3对应特异性上下游引物各0.6μl、其他引物各0.4μl的10μl体系。4.’阳光玫瑰’单芽茎段为外植体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建立。无菌环境下离体培养诱使定芽萌发成株,其中外植体最佳消毒处理为0.1%氯化汞处理12 min,成活率为51.7%;最适茎段初代培养基激素水平为0.5mg/L6-BA+0.5mg/L KT,萌发率为56.2%;最适继代培养基为MS+0.5mg/L6-BA,增殖率为1.89;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0.5mg/LNAA。5.’阳光玫瑰,茎尖组织培养体系建立。采用茎尖组织诱导再生的方法,其中外植体最佳消毒方案为0.1%氯化汞处理8 min,0.1 mm大小的外植体成活率为 64.4%;最适茎尖初代培养基为 1/2MS+0.5 mg/L 6-BA+0.5 mg/L KT+0.2 mg/L IBA。6.’阳光玫瑰’葡萄脱毒健康种苗创制。采用多种脱毒方法,包括茎尖组织培养、热处理脱毒、热处理结合茎尖组织培养、超低温处理结合茎尖组织培养。其中热处理结合茎尖组织培养优于其他方法,表现最佳,再生率为90%,GLRaV-3、GFkV、GRSPaV、GVB、GVE 的脱毒率分别为 100.0%、80.0%、95.0%、70.0%、45.0%。
其他文献
深秋枫叶红,正是外出赏红叶之时。用手机随手拍下的那些深秋美景,如何更便捷的分享到微博呢?用美图看看手机版即可。同时,在这款软件里还可更方便的看图、裁剪图片,以及为图片
<正>1病例报告患者男,94岁。因反复头晕20余年,加重1周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87/min,呼吸20次/min,血压140/70mmHg。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7.9×109/L、血红蛋白127g/L
<正> 一九九三年夏,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笔者飘洋过海,来到了岛国日本。从此,东京都驹泽大学的校园内,就多了一个圆领方袍的中国僧侣的身影。在这里,笔者开始了博士课程的研
在专利申请过程中,申请人/代理人与审查员的观点经常无法达成一致。审查员往往会根据技术方案实质上并未发生改变以及程序节约的原则对符合驳回时机的发明专利申请进行驳回。
集体协商作为调解劳资关系的重要机制,已经逐步在我国形成了研究的传统。今年来,针对集体协商的研究已经由注重结构功能的制度主义向参与集体协商主体行为机制的研究过渡。本
对水厂石灰投加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螺杆泵故障率高、管道结垢造成堵塞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增加沉砂工艺)和改进工艺、自动化控制流程,并对改进工
目的:探讨sFas与sFasL和TNFα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检测38例RA患者血清sFas,sFasL含量及TNFα水平.结果: RA患者血清sFas,s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