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的学校是一所有效的学校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学界研究的热点。学校领导行为、教师工作满意度、教师工作投入三个变量又是能够体现学校效能的有效量标,学校效能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这三个变量上的差异是否显著;然而判定学校是否为有效的学校,主要取决于教书育人的行为主体——教师工作投入上。因此本文拟将教师工作投入作为因变量,探讨学校领导行为,教师工作满意度与教师工作投入的关系。具体内容是:(一)校际之间学校领导行为平均水平差异是否显著;校际之间教师工作满意度平均水平差异是否显著;校际之间教师工作投入平均水平差异是否显著;随之了解之间三变量总体水平及校际之间差异现状;(二)考虑到三变量数据本身的嵌套特征,首先假设层一自变量教师工作满意度对教师工作投入有预测作用,并且其影响在校际之间可能有显著差异;(三)层二作为整体水平上的学校领导行为自变量的介入,能否解释校际之间教师工作投入的差异;(四)整体水平变量学校领导行为对教师工作投入的预测作用存在跨层级的调节作用或中介作用;(五)根据研究结论尝试为学校找到适合的领导——下属关系和合理的管理模型提供借鉴和参考。根据大庆地区不同行政区县按学校类型随机抽取23所初、高级中学的245名中层以上领导和1133名一线任课教师,并对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校际间学校领导行为、教师工作满意度、教师工作投入现状差异显著;教师工作满意度对教师工作投入有显著预测作用;用结构方程模型AMOS及HLM多层线性分析结果显示,学校领导行为对教师工作满意度对教师工作投入的预测存在跨层级的调节作用,并能够解释校际之间教师工作投入的差异,依据此研究结果建立学校领导——教师成员关系的管理模型。参考此模型调整学校领导行为方式对提高教师工作投入具有现实意义。